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孝感网 | 孝感日报 | 孝感晚报 | 版面导航 | 槐荫论坛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4-13
2022-04-13 第05版:身边事 【字体】大 |默认 |

为什么献血时,血袋里的血不会凝固呢?

作者: 万翠华 来源:孝感晚报 字数:968
        为什么在献血时血袋内的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现象?
        众所周知,血液在人体内是流动的,但一旦离开了人体,血液就会迅速凝固。而不少人在参与无偿献血时,却发现自己献出的血在血袋内竟能保持不凝固的状态,不由得满腹疑问。这究竟是为何呢,血液君这就带你了解血液凝固的奥秘!

        血液在人体内循环,
为什么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血液是一种奇妙的物质,血管内循环着的血液能保持流动状态而不凝固,这是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血管内膜光滑完整,血流速度较快,不存在凝血因子与血管壁接触而激活凝血系统的条件,血小板也不容易在血管壁粘附和凝集。
        二、血液中存在一些生理性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肝素等。肝素的分布较广,它能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并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血液的流动能将少量已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加以稀释,肝脏等还能将一些凝血因子清除掉。
        三、在血液中存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随时将血管中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溶解掉,从而有效地阻碍了血液的凝固。

血液离开人体时,
又为什么会出现凝固?

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这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水解的过程。
        当血管壁受到损伤血液流出血管时,血液就会凝固成块,这是因为血浆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首先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又把凝血酶原催化为凝血酶,最后导致纤维蛋白形成,网住血细胞,使血液凝固。
        正常情况下,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据估计,10毫升血液中血小板所含的凝血酶原激活因子,足以使一个成人体内的凝血酶原被活化为凝血酶,10毫升血液中的凝血酶原都转化为凝血酶就足以使一个成人的全部血液凝固,所以血液具有非常巨大的凝血潜力。

血液流到体外会发生凝固,但为何血袋内的血却没有?
        当血液流出体外时,正常情况下2~8分钟就会凝固,但为防止血凝现象的产生,塑料采血袋内都会装有一定量的抗凝剂。
        在采血过程中,血液流向塑料采血袋内,放置塑料采血袋的电子采血称会按一定角度、一定频率不停摇摆,使抗凝剂在整个采血过程中始终保持和血液迅速均匀混合,以达到不使血液凝固的目的。(万翠华)
   
 
孝感网 孝感市委宣传部主管 孝感日报社主办
鄂ICP备05003937号 鄂新网备字[0701]号 孝感日报社版权所有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数字报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