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1-04 第02版:今日关注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 |
|
作者:
记者李琦 通讯员陈铭 马红樱 来源:孝感晚报 字数:418 |
|
|
|
|
|
|
本报讯(记者李琦 通讯员陈铭 马红樱)“篆刻时一定要用心对待每一个步骤,磨石、设计、临摹、印稿、刻石,每一步都要认真仔细……”近日,在华师一附中福星学校的“非遗”课堂上,篆刻课选修老师方弘孝的精彩讲授,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为充实创新校园课程,助推“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和保护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该校于近期开设篆刻、刺绣等系列“非遗”选修课,并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 华师一附中福星学校位于汉川市沉湖镇。针对乡村教育的素质短板,该校积极引入优质师资、创新探索非遗课程,着力改变乡村教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状况,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副校长田丰表示,开设非遗课程,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担,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