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孝感网 | 孝感日报 | 孝感晚报 | 版面导航 | 槐荫论坛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5-18
2021-05-18 第08版:永远的丰碑 【字体】大 |默认 |

许金彪:誓与敌人拼到底,誓与阵地共存亡

许金彪(1911-1997) 1911年,许金彪(原名许世猛)生于湖北孝感县(今孝昌县)中和乡饶许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长

作者: 来源:孝感晚报 字数:3118
许金彪(1911-1997)
        1911年,许金彪(原名许世猛)生于湖北孝感县(今孝昌县)中和乡饶许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  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挺进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警卫团团长、后勤部长、参谋处长、情报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  12  纵队警卫团长,江汉军区  2  分区副司令员,湖北省支前司令部司令员。建国后,先后任湖北省交通厅、水利厅副厅长,农业机械厅、工业厅厅长,社队企业管理局副局长,政协湖北省第三、  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6年离职休养,1997  年  1  月  8  日在武汉病逝。

        七次负伤  两回脱险

        许金彪从闹红军、打蒋匪、打军阀、打日本到解放全中国,他打了20多年仗,参加大的战役小的战斗难计其数,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曾七次身负重伤,两次死里逃生,腿上有一块弹片一直到他50多岁时才取出来。1931年,许金彪随部队转战河南潢川,左大腿被敌军的步枪子弹打穿。这年,他才20岁。
        1933年初,红四方面军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在四川的宣汉县城口界的杨林关山口,许金彪所在的第一师与田颂尧的一个师展开激战。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下午,双方均有很大伤亡。黄昏,许金彪正在山崖边与几个敌人展开搏斗,不料一脚踩空,从几十米高的悬崖摔到谷底,失去知觉,背部脊椎骨折,这次负伤迫使他去医院整整躺了八个月。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宣汉县、达县向军阀刘汀的部队展开第三次进攻,许金彪时任红九军七十三团连指导员兼代理营教导员。他的机枪连正配合部队进攻,不料敌机来回俯冲扔炸弹,突然,一块大弹片切中许金彪左踝骨又从前脚背露出,为了不影响士气,他咬紧牙关强忍着疼痛,哒!哒!哒!一梭梭射出的枪弹为战友们的前进开辟道路,心想这回脚废了也要捞个够本。他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结束,才被战友们送到设在通江县的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医生钳出一块大弹片,算是保住了左脚没有废掉。
        许金彪平时言语不多,机智过人。在张国焘推行错误的“肃反”中,在国民党的监狱里,他凭着自己的机智,一次又一次从厄运中逃脱。

        两过草地  三翻雪山

        1934年秋,正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六路围攻,歼敌八万余人的辉煌之时。蒋介石为挽救败局亲自部署“川陕会剿”。
        张国焘违背中央关于四方面军主力向川西北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的战略部署,丢掉了创建两年并日益壮大的川陕根据地,致使四方面军陷于无根据地作战的不利境地。红四方面军就这样开始了长征。方面军总医院要求伤员们组成彩号连,于是就成立了两个彩号连,一个叫干部彩号连,一个叫战士彩号连。许金彪被公推为干部彩号连的指导员,在四月底的一天夜里开始了艰难的长征行军。
        夹金山是川西大雪山的一部分,海拔四千多米,一年四季风雪不止,许金彪腿脚不便,艰难地和伤员们拄着棍子一步一步地迎着雪山攀登。
        1935年6月,彩号连随总部机关终于在懋功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大家欣喜若狂,从会师中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得到巨大的鼓舞。8月下旬,按照中央北上的方针,彩号连随红四方面军总部又开始第一次穿越四川道孚荒芜人烟的大草地。草地无边无际,飞鸟不过,蚊莩遍地,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风狂雨作,冷得牙打嗑,时而烈焰腾空,烤得全身冒油,刹时又乌云压地,冰雹铺天盖地砸下来,衣襟单薄的彩号连大多得了虐疾,支撑不住的便无声无息地倒下了。整整挣扎了一个月,终于走出了这茫茫无边的大草地。可万没有想到9月初,四方面军到达嗄曲河后,赶上连日暴雨,水位猛涨,水流湍急。此时张国焘便以此为借口,企图摆脱中央,命令部队停止北上,掉头南下,于是彩号连又随着总部折回刚走出不久的草地。
        第二次过草地是深秋季节。高原寒风凛冽,总部战士们衣单鞋缺,无食裹腹,彩号连的状况更加令人悚然。粮袋已全部空了,只得嚼草根、吃野菜、煮皮带和牛皮鞋,有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吃下去后,全身浮肿,腹泻不止,沿途减员的越来越多,只剩下57人,又重新翻越夹金山、大雪山。
        翻过雪山后,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发起天芦山战役,损失很大,战斗被迫结束,部队撤出百丈关。
        隆冬季节,彩号连随机关医院驻在金川,国民党与藏族上层反动分子勾结、纠集了两万兵力对其形成围困,部队缺粮断炊,只有剥树皮、吃野菜。勤务兵小于随机关人员组成筹粮工作队出去搞粮,在一个晚上被藏族上层武装包围,敌众我寡,工作队的人全部牺牲,小于被活活砍死。这个从川北通江来的14岁就当了红军的小于,当时才17岁,许金彪心里像刀剐一般,他内疚自己没照看好这个孩子。他攥紧拳头,暗下决心,血债要用血来还。部队决定打出去,冲破封锁,组织了1000多人的战斗队,消灭了金川的敌人。

        返回中和乡  独树抗日旗

        1938年3月,许金彪因双脚跛残以“平型关战役伤员”的身份,从八路军一二九师精简返回孝感老家中和乡。
        回乡不久,徐州、信阳相继沦陷,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的魔爪渐渐伸入孝感。孝感的地方势力以及国民党溃败官兵拉竿扯旗,北有反共老手刘亚卿、刘梅溪圈地为王,霸占北新街和小河溪;东有土顽杨希超、曹省三自称“司令”,盘踞东阳岗和周兴店;西有地方武装胡翼武,横行白沙铺;南有土匪屠占庭等称霸湖区。这些家伙,名曰“抗日”,实则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把人民推向痛苦的深渊。中和乡父老乡亲对刚从前线返回的红军许金彪寄予希望。为了组织群众,许金彪一方面邀集回乡的伤残红军分析形势,酝酿成立一支抗日武装,一方面不顾两腿负伤的疼痛,整天走东家,串西家,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在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下,1938年5月,许金彪将中和乡的30多名青年组织起来,在饶许湾成立了“抗日防护团”,宣誓:“不卖国,不低头,誓与日伪拼到底”。
        抗日防护团成立后,许金彪又找来一起返乡的战友杨文忠、刘良壁、汪兆民、刘明榜和赵明英等人来到中和乡,一同训练队伍并肩战斗。不久,防护团弄到了两枚手榴弹,又从一名溃逃的国民党士兵那里弄来一条长枪,从此开始了一条长枪闹革命的抗战征程。当年8月,许金彪根据斗争的需要,决定将“抗日防护团”更名为“抗日自卫队”,成立了一支全脱产的群众抗日武装。中和乡的人民从这支队伍身上看到了抗日的希望,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参加“抗日自卫队”的情景。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更坚定了许金彪领导和组织群众抗日的信心,自卫队趁势发展,在中和乡开展扩兵和整编。1938年10月,在中和乡的南新街松森湾许金彪宣布成立“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在鄂中这块土地上公开树起了一面抗日大旗。消息很快在全县乃至鄂中地区传开,给沦陷区人民发出了抗日召唤和希望。
        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成立后,面临日伪的层层包围,许金彪提出在斗争中求生存的口号,决定将部队分成两路:一路西跨平汉线,向安陆、云梦两县的敌后广大农村开展游击活动;一路挥戈北上向礼山、应山山区发展。游击大队先后在烂泥首战汉奸地主武装胡翼武部,缴枪100余支;在太平镇怒击地头蛇王旬兰、杨焕然,缴枪100余支;在同兴店激战两昼夜,击毙伪警卫师长曾大钧,大获全胜;在陆家山伏击日军,炸毁敌列车,打得日军狼嚎鬼叫;在花园镇夜摸敌巢,夺战马两匹,长枪数支;在南新街保卫战痛打土伪刘亚卿,击退伪顽对中和乡根据地的侵犯。一时间,湖北抗日游击大队名扬四方,威震鄂东北。(市史志研究中心供稿)
   
 
孝感网 孝感市委宣传部主管 孝感日报社主办
鄂ICP备05003937号 鄂新网备字[0701]号 孝感日报社版权所有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数字报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