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11-24 第04版:党建置顶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扶贫路上,收获别样成长 |
|
作者:
记者韩和平 通讯员杨佳 来源:孝感晚报 字数:1316 |
|
|
|
|
|
|
记者韩和平 通讯员杨佳
26岁的崔夏铭是孝南区水利和湖泊局驻朋兴乡联合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从去年3月份开始,这个在城里长大的小伙吃住在农村,整天和村民打交道。 “经历过防疫、防汛,走访贫困户、参加过拆迁、维稳等工作,一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对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和锻炼。”这是他对扶贫工作的体会和感受。
城里伢和贫困户打成一片
17日下午,天空下着小雨。在电脑上整理完相关的资料后,崔夏铭带着几本扶贫工作手册,前住贫困户家走访。 联合村由原叶庙村、淮河村、李湾村合并而成,全村862户,3755人,14个自然湾,精准扶贫89户265人分散在各个村湾。这些扶贫户的家里情况、地址,崔夏铭都了如指掌。上门入户,如今对他来说,轻车熟路。 “刚开始到村里时,入户找人经常迷路,现在去的多了,路已经熟悉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已经走遍了这里的沟沟坎坎。 穿过几个巷子,崔夏铭敲开了杨家咀湾潘大妈的家门。 潘大妈的儿子患有精神障碍,有一个上学的孙子,平时都是她和老伴在照顾。得知小崔来访,潘大妈急忙从邻居家里赶了回来。 “小崔,你来了!”看见站在门前的小崔,大妈老远就热情地打招呼。 “大妈,您的救助款上个月到卡了,您有时间去查一下。您家种植的水稻因暴雨受灾,保险补贴也应该发下来了。最近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一坐下来,小崔便和大妈聊了起来,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扶贫工作手册上。 “刚开始接触贫困户,入户登记信息时,他们有的比较排斥。可时间久了,他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后,态度改变了。每次入户,他们都会和我说心里话,把我当朋友一样,我们也会尽力,让他们享受到应该有的好政策。”小崔告诉记者,入户走访,不是去应付一个工作流程,而是要有一颗真心和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诚心对待别人,别人终究也会真心待你,彼此之间没有隔阂,工作也就好开展了!”小崔说。
他是孝南最年轻的扶贫队员
去年3月份,崔夏铭成为一名精准扶贫队员到联合村报到。 “联合村当时是孝南区贫困户最多的非贫困村,听说我还是孝南区年纪最小的扶贫队员呢!”小崔说,自己在城里长大,还从没在农村干过工作,下村对他来说十分新鲜,年轻的他总是虚心向队长及村干部学习。 “除了精准扶贫工作外,年初的防疫,夏天的防汛,村里的拆迁维稳等工作,我们也都积极参与。”最让小崔开心的是,工作队来了后,给老百姓办的几件实实在在的民心事: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移走了河堤下影响出行和环境的大树,修建了2公里长的路;开展厕所革命,拆除了30多座旱厕,建成了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安装了80多盏路灯;给盲人徐润清兄弟俩建了新房;让孤儿徐慧明上学无忧…… “既然选择了当一名扶贫工作队员,就要脚踏实地把这个工作干好,让贫困户告别困境,看到希望,让老百姓都能过好日子。”这是小崔的扶贫感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