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坚守 倾情解忧

——记下沉孝南区车站街道车站社区工作队

作者: 记者王悦
        记者王悦

        在孝南区车站街道车站社区金北路路口,竖立着一块"平安示范路"的蓝色路牌。顺着路牌往里看,硬化刷黑的路面干净、平坦、敞亮,还划了停车位,"跟城中主干道不得差。"有行人感叹。
        "以前这里是条断头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满是泥凼子,居民蛮心烦。"社区干部介绍,去年,社区以建设平安示范路为契机,争取资金,大刀阔斧改造,到年底金北路脱胎换骨,有了如今的高"颜值"。

        共治共建

        光有“颜值”哪够?今年6月,孝南区在全区开展“五户联勤、十户联防”平安创建,车站社区选取金北路作为试点。
        市公安局和市残联组建的工作队下沉后,积极参与推进试点工作。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金北路设立临时党支部,将8位党员编入支部,服从社区党委统一管理调度,又通过群众自荐、公推、社区举荐的方式,补充了10余名退伍军人、疫情期间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的志愿者做中心户长,并建立中心户长工作制。中心户长每人包保5—10户联勤户,负责在业余时间入户宣传政策、收集信息、排查纠纷、卫生监督等各项工作。
        住在金北路中段的老党员周建群是中心户长之一,他人头熟、地头熟、情况熟,每天没事时都会在小区转上几圈。每次带头巡逻,他总会穿戴好户长“六件套”,兢兢业业为街坊邻居的平安幸福发挥余热。
        在社区、工作队和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金北路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创建工作以来,金北路实现了零发案。

        帮困解难

        11月13日,社区干部和工作队员一起,将一台崭新的可翻身专业护理床送到居民范体刚家。
        八年前,退役军人范体刚因为一起事故受伤,导致高位截瘫,吃喝拉撒都要人悉心照料。范体刚长年卧床吃药,家庭情况也不好,身为党员的父亲从不要求政府给予特殊照顾,年逾花甲的二人一直尽心尽力照顾儿子。范体刚每隔两个小时必须要翻身一次,随着年龄增长,老人每次为儿子翻身都十分费力,身体越来越吃不消。
        “有了这个护理床,我们就不用再为给儿子翻身发愁了。”临走时,工作队嘱咐老人有困难一定要跟他们讲。
        自下沉后,工作队积极入户走访,了解居民困难,得知一些残疾困难户缺乏辅助用具,便和社区、市、区残联共同商议,捐赠了一批轮椅等给困难残疾户。
        社区居民郑某夫妻均有精神残疾,郑某从老家嫁过来之前就没有户口,无法享受低保救助等政策,工作队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帮他们解决困难,无奈郑某神志不清不配合,工作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向市公安局申请,市局专题研究、特事特办,经多方调查取证,办理手续,终于在一个月内为郑某办下了户籍。
        “工作队来了以后,帮我们整合了社区的资源、力量,把我们想办却办不了的事办成了,为居民解决了不少困难。”说起工作队,社区党委书记范双桥言语里充满感激。

        示范引领

        “秋冬季天气转冷,不要麻痹大意,注意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每天晚上7:30至9:30,由报到党员组成的7支夜间巡逻队队员都统一身着蓝马甲、戴袖章,轮流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街串巷维护治安,同时宣传、提醒餐馆、游戏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路上行人做好防疫措施,每支巡逻队都有10人左右。
        社区和工作队将所有报到党员编入社区7个网格党支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和规范管理,培养壮大社区治理骨干力量。通过动员党员参与业务培训、社区支部主题党日、法律培训讲座、队长讲党课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员干部参加社区活动的热情很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夜间巡逻、人口普查、志愿服务等各项活动,涌现出不少典型。铁路报到党员彭奔随叫随到,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市妇联的熊娟主动为居民开展反家暴知识讲座,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爱卫大扫除,为社区清洁家园的同时让孩子也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