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村民的“主心骨”

作者:
        上接01版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产业是脱贫的基石,但发展产业是一件费神费力的事。
        2017年春上,黄宏武带着付本军、汪青山两个贫困户,在村里带头种植中药材——决明子。买种、耕地、播种、抗旱、除草……他日夜守护在药材基地上。很快,基地的决明子压弯了枝头,饱满的药果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但丰产并不意味着丰收。因为是第一次试种,决明子如何收割?收割之后如何出售,是直接卖还是加工?药材市场的价格波动太大,是卖给供应商还是网上直销?众多的小问题加在一起就成了大问题。后来,由于收割不当、市场价格下滑、人工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10亩中药材基地亏损了3万多元。
        “种药行不通,换路咱再冲。”黄宏武不气馁、不放弃。2018年,他按照“散户种蔬菜、大户养猪牛、集体开茶园”的思路,引导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亩,养殖猪牛近500头,集体流转油茶基地200亩。
        阳平村二组贫困户杨兴林曾经家徒四壁。黄宏武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鼓励老杨养猪。没有本钱,就帮他申请小额信贷;没有技术,就帮他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没有信心,就帮他分析市场行情。
        在黄宏武的再三劝说下,杨兴林的心思活络了,下了决心搞养殖。不巧的是,2018年底碰上非洲猪瘟,68头出栏肥猪无人问津,杨兴林欲哭无泪。黄宏武带领村干部,上门商讨应对办法,减少他的经济损失。2019年春节刚过,黄宏武又上门了,劝说杨兴林按照“逢俏不赶,逢滞不丢”的规律,继续养猪。2019年底,猪肉价格暴涨,出栏的65头肥猪让杨兴林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杨兴林已成为阳平镇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全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大悟县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座谈会上,黄宏武发言:“发展产业,驻村工作队长要有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

        “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

        2012年8月,黄宏武在工作时突然晕倒在地,医院检查确诊为鼻咽癌。
        黄宏武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第一阶段的治疗结束后,主治医生再三嘱咐:静心休养,每年12月份定期复查。
        2017年元月3日,在“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脱贫攻坚、人人有责”的精神号召下,黄宏武成为大悟县第一批脱产驻村的干部。
        这一驻,就是四年!每年年底复查的时间一推再推。2017年年底的复查推迟到2018年的春节,2018年的复查推迟到2019年的“五一”小长假,2019年的复查又推迟到2020年。
        作为一名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患者,黄宏武对生命的感悟比普通人更深刻。他怎么会忘记复查的时间呢?只是在他心中,比复查更重要的是肩上的责任,是因为有离不开的岗位,才会有迟到的预约。
        “驻村帮扶,既要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状况,还要改变他们的精神状况。”贫困户陶胜霞,为了女儿的精神病,年年去寺庙烧香。黄宏武知道事情原委后,及时为其女儿办理了慢性病卡,会同定点医院提出治疗方案。在他的帮助下,陶胜霞女儿的病情得到缓解,出嫁后生了一个健康的小孩。
        “帮扶别人、快乐自己”,是黄宏武在自己笔记本扉页上的题字。现在,在阳平村党员活动中心,唱歌跳舞的群众越来越多。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我要奋力跑!”“再不努力干,对不起这个新时代。”
        “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阳平村的变化让黄宏武十分开心。他说:“我今年49岁,已与病魔抗争了近10年。我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