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村民的“主心骨”

——记大悟县卫健局驻阳平村工作队队长黄宏武

作者: 记者周应涛 郑玉欢 特约记者龚红焰
        记者周应涛  郑玉欢  特约记者龚红焰

        2020年高考和中考结束后,黄宏武的手机成了"热线"。村民们有关孩子上学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他请教。
        "我是一名卫生干部,现在成了教育专家。"黄宏武说,"村民们打电话来咨询,是一种信任,更是一份责任。"
        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宏武已融入了阳平村群众的生活中,由一个群众眼中的"外来户",逐渐成为村民心中的"主心骨"。

        “多认亲戚多交心,多沾泥土多上门”

        2017年元旦刚过,组织上就下乡开展精准扶贫、脱产驻村帮扶工作征求黄宏武的意见,大病初愈的他二话不说,主动参战,第二天就把行李搬到了阳平村。
        沉下心,俯下身,结穷亲。为了尽快地与村民们熟悉起来,他把家安在贫困户刘胜华家中。刘胜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在村里威望高。大多数村民喊她“三姑”,黄宏武也喊她“三姑”。在刘胜华的宣传和影响下,村民有什么想法和要求,都愿意找工作队反映和倾诉。
        认吴家湾的刘胜华为“三姑”后,黄宏武还认杨家城的张江山为“姑爷”,认菜园子的余秀兰为“大姐”……全村7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湾,每个湾里都有黄宏武的“亲戚”!
        黄宏武曾连续担任13年的小康工作队队员,后来又派驻三里村、肖岗村抓党建和村部建设,近年来分别担任吕王镇肖岗村和阳平镇阳平村第一书记。他常说:“做好农村工作,就一条,将心比心!”
        阳平村贫困户吴伯勤曾因享受扶贫政策的事情多次上访,还做出了赶走帮扶人的出格举动。黄宏武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耐心地向老吴解释扶贫政策:“你孙子在县外就读,与县内就读的申报程序不一样,但一定会落实到位;你没有享受到产业扶贫政策,是因为你没有发展产业。”
        解释归解释,没有实打实的行动,难解老吴心结。通过协商,村里将2亩蔬菜大棚让老吴种植,3000元的种植补贴很快打到了老吴的银行卡上;两个孙子的教育补贴也得到了落实。现在,老吴在家安心搞发展,再也没有去上访。2018年底,他被村里评为“文明户”。
        这段“上访户”变成“文明户”的佳话,赢得村老支书吴道良的夸赞:黄宏武,你是最接“地气”的干部!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