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13 第02版:时政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厨房无油烟 守护城市蓝 |
|
|
|
|
|
|
上接1版 “人站在抽油烟机排风口处,感受不到一丝油烟。”这一体验得益于全动态离心油烟净化技术独特的净化机制:净化网盘以每分钟1300-2800转的转速高速旋转,形成微米级屏障高效拦截油烟混合颗粒,再通过离心力将油滴甩入导油槽完成分离,全程无需化学耗材,构成全物理净化流程。 目前,该技术的净化效率长期稳定在98.9%,是国内首个实现管道3-5年免清洗的油烟净化技术,设备维护周期长达24个月,节能率23.76%,节能减碳效果十分显著。 更关键的是,其“前端净化”特性避免了传统技术“末端治理”的弊端——油烟在进入管道前已被净化,管道内基本无油垢堆积,根除“油鼻涕”现象。 “我们的技术已获50余项专利,通过国家环保产品权威认证,成为破解油烟治理难题的核心方案。”黄友阶说。
无油烟排放,建筑不再流“油鼻涕”
无油烟排放实际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进创新环保技术应用试点——孝感市政府机关食堂。 在食堂操作间,身穿白色工装的炊事员们在一字排开的10多个灶台前翻炒菜肴。锅中散发的油烟,正顺着上方旋转的抽排孔,一点一点消弥无形。一路行走,以往浓烈的油烟变得温顺起来,没有气味,没有散发。 将一锅小炒肉盛入菜盆的杨中华师傅,高兴地介绍,“自今年厨房改造,装上超级油烟机之后,我们的工作环境‘变了天’。” 为何闻不到油烟?“在我们改造的抽烟机强力阻击下,油烟全部进入了隐藏的排油管路,再输入专门的贮物池。”黄友阶说。 在操作间隔壁的控制室,电子屏幕显示操作间10多个灶台油烟正常抽排,油烟净化效果明显,证实了黄友阶所说。 离开市政府机关食堂,来到创新环保另外一个改造试点——孝感一中教职工宿舍楼。抬眼望去,面东的居住楼,外立面突出的一家家厨房飘窗,不见一丝油渍。 家住这里的退休教师丁青华与老伴买菜回家,正走到自家居住的楼下。几家邻居正在做饭,抽油烟机发出匀称的响声,不见一缕油烟排出,也闻不到一点油烟味道。 走进家门,理好菜,丁青华开始做午饭。厨房窗明几净,打开燃气灶,打开强力油烟机,食油入锅,青菜下锅,滋拉拉声响,飘动的油烟,直入烟机,悄然消失,不大的厨房里,闻不到些许油烟味。 “还是采用强力油烟机好呀,政府改造老旧小区,这一着抓得好。”说起无油烟改造,丁青华笑着感慨。 孝感市政府机关食堂、孝感一中教职工宿舍楼是应用创新环保无油烟技术改造的一个缩影。在我市一些居民小区,创新环保的强力油烟净化机正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让无油烟排放变成现实。
多场景覆盖,从机构到民生的广泛应用
创新环保以全动态离心净化技术为核心,在全国多地推进“点面结合”的落地应用,包括财政部、外交部等国家机关食堂以及武汉市等地保障性住房、餐厨油烟治理项目,惠及人群达上百万,实现了“从家庭到商业,从民生到机构”的多应用场景覆盖。 在民生应用方面,为武汉后湖保障房、青和居保障房小区等至少5万户家庭安装“无烟厨房”,实现“平层直排”,改造后住宅排烟管道3-5年免清洗,解决了高层住宅排烟不畅和外立面污染问题。在餐饮方面,改造麦当劳湖北门店、秀玉红茶坊、许昌胖东来天使城等连锁餐饮厨房,实现“排放口无挂油、无异味”,显著降低门店油烟排放浓度。 在机构应用方面,对外交部机关食堂、财政部食堂、清华大学食堂等38家中央部委及高校食堂实施“前端净化+后端监管”改造,其中孝感市政府机关食堂达标排放且长效稳固,获评“湖北省绿色食堂示范单位”。 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多项认定,入选工信部、环保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部委部品库,成为国家环保部、科技部推荐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路线。 创新环保的实践证明,创新发展,既要突破技术瓶颈,更要扎根民生需求。“绿色厨房”的升级,正在重塑城市生态,让碧水蓝天成为可触摸的生活体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