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9-13 第02版:时政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城市更新让幸福升级 |
——孝感在学习教育中办实事解难题系列报道之五 |
作者:
全媒体记者刘洋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865 |
|
|
|
|
|
|
全媒体记者刘洋
初秋,漫步孝感城区槐荫公园,槐荫河如玉带穿城而过,两岸绿道上市民悠然漫步,景观带绿意盎然,岸边运动公园里篮球爱好者挥汗如雨……一幅生态优美、生活便捷的城市图景徐徐展开。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孝感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细节,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主城加快崛起。从城市更新的精雕细琢到公共服务的“精准滴灌”,从老旧小区的“逆生长”到背街小巷的“微整形”,从“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构建到“孝文化名城”品牌的擦亮,每一处变化都浸润着民生温度,勾勒出孝感这座城市温暖而美好的轮廓。
从安居到优居的幸福升级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群众生活得更美好。 “住有所居”是民生之基,“住且宜居”是民生之盼,老旧小区改造是撬动城市更新的“支点”。孝感让“老房子”焕发“新生机”,推动群众生活从“安居”向“优居”跨越。 走进孝南区车站街车务段西院小区,宽敞的柏油路、整齐的停车位、错落的绿植相映成趣。“住了30年,没想到能有这么大变化!”居民李大爷感慨道。改造前,这里道路坑洼、停车混乱;改造后,新增路灯照亮夜间出行路,加装楼道扶手方便老人出行,昔日“愁居”变“舒居”。这样的蝶变在孝感遍地开花。 完整社区是城市更新行动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手段,目标在于补齐养老难、托育难、停车难、充电难的短板并提升品质。孝南区广场街三里社区将31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让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看病、上学、购物,成为全市首个完成试点建设的社区。目前,孝感已有16个完整社区项目入选省级试点,49个城市社区基本达到建设标准,覆盖率达33.8%。 加装电梯是老旧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市高新区丹阳办事处金凤苑小区创新“政府补一点、业主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模式,居民的幸福感一键“梯”升。从“上下为难”到“一键直达”,我市创新实施“助老畅行电梯行动”,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加装电梯300部,目前已完成72.3%。 水电气改造同步跟进,为“优居”筑牢基础。投资13.17亿元的城区供水系统迁改工程加速推进,汉江取水口上移24公里后,日供水能力提升至46万吨,惠及80万居民;桂桥新街铺设透水砖、改造雨污管网,终结“夏天下暴雨,积水齐腰深”的历史;市财政局老宿舍通过电力迁改、线缆入地,既除隐患又增车位……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已累计完成150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显著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区治理也同步升级。全市实现2791个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推行物业服务“好差”评制度,物业矛盾纠纷同比下降20%;排查既有城镇房屋14.88万栋、自建房178.4万栋,对2498栋C、D级危房及3.8万栋隐患自建房全部落实整治措施,筑牢居民“安全线”。
城市功能与颜值同步提升
群众盼什么,政府就干什么。孝感紧盯民生痛点,以“增位配桩”等惠民工程为抓手,将“民生账单”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幸福清单”,用精细治理绘就宜居图景。 破解“停车难”是民生优先项。孝感以“建”破题,今年以来已建成停车场53个,新增泊位7659个,其中中心城区已建成停车场14个,新增泊位2672个。这些泊位“藏”于小区边角地、公园改造区、奥体中心周边,通过“见缝插针”挖掘空间,既不挤占民生设施,又能就近服务群众。建设中同步装配智慧道闸、充电桩,采用透水混凝土等海绵材料,实现智能与生态兼具。 城市功能与颜值同步提升。在市容环境整治上,年内集中整治城区15个市场,开展专项行动30次,规范占道(出店)经营4172余处,还创新设立17处临时便民疏导点,实现“疏堵结合”。环卫精细水平不断提升,主次干道深度保洁时间分别不低于16小时和12小时,机械化清扫率达90%以上,撤除主干道垃圾桶1900余个,全面推行“摇铃收集”新模式。绿化方面,编制《孝感市公园体系规划(2024—2035)》,提质改造槐荫公园等大型公园,建成42个“口袋公园”,栽植乔灌花草超10万株。今年还将新建城市公厕20座、改造10座,新增“口袋公园”20个,推进春云公园等建设,让市民在细微处感受幸福温度。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槐荫船说”的游船载着游客观赏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传说,光影璀璨间感受孝爱之城的魅力。这座浸润着孝文化底蕴的城市,正朝着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的目标稳步前行,让幸福的底色愈发浓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