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7-28 第03版:做美乡村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植研1号”铺就致富路 |
|
作者:
全媒体记者闵丽萍 通讯员黎晓昀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781 |
|
|
|
 |
200余亩"植研一号"种植基地风景如画。 |
|
|
|
|
7月25日,云梦县下辛店镇金莲湖社区,百亩荷塘里“植研1号”杂交莲亭亭玉立,粉荷映着朝霞绽放——这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这片荷塘是专为提取荷叶生物碱种植的,未来她们将变身保健品和荷叶茶!”武汉秀湖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建华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连绵的荷塘介绍,这片200多亩的“植研1号”已在此扎根2年,每年6月中旬至10月初是采收黄金期。 凌晨5点,天刚蒙蒙亮,15位村民便头戴草帽、手持竹篮,穿梭在荷塘中,指尖轻掐荷叶茎秆,将一张张舒展的鲜叶收入篮中。“暑天太热,早出工才能避开高温,每天能采上千斤呢!”正在采收的村民王大姐抹了把汗,脸上却带着笑意。 上午8点,采收的鲜荷叶被迅速运至附近的生产车间,几名村民麻利地将鲜荷叶卷成筒状,串串相连挂在钢棍上;另一边,大家合力将挂满荷叶的钢棍抬上钢架,等待送入烘房。两间烘房内温度高达65℃,热浪翻腾。“鲜叶10小时就能烘成干品,500公斤能‘瘦身’成100公斤。”杨建华指着轰鸣的设备介绍,高峰期时车间一天能“消化”2000公斤鲜叶,产出400公斤成品。 产业链在此高效运转:干叶经压缩后发往武汉深加工,而产业链“前端”已让村民尝到甜头。“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5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正在打包的村民李师傅算起收入,眼角眉梢皆是满足。目前,该项目已带动30名村民就近就业,年增收超60万元,“致富莲”真真切切开在了村民的心坎上。 据悉,这个总投资1亿元的荷花综合利用项目,依托湖北省水生植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水生植物产学研方面的特色优势,在武汉中科院的指导下,不仅种下了百亩科研荷塘,更播下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深加工产能持续扩大,这片荷塘正成为撬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支点,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