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孝感网 | 孝感日报 | 孝感晚报 | 版面导航 | 槐荫论坛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23
2025-07-23 第03版:综合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百姓心中的“当家人”

——记全省担当作为“好支书”赵静

作者: 全媒体记者焦志新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251
        全媒体记者焦志新

        盛夏时节,走进汉川市沉湖镇石剅村,只见层叠的翠绿匍匐田埂,宽敞的村道开阔平整,“幸福食堂”里老人们捧着热乎的饭菜唠着家常——这幅透着烟火气的宜居画卷,是村党支部书记赵静用5年实干绘就的和美乡村图景。
        “心里装着百姓,手里握着办法,跟着书记干,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村民们朴实的话里,表达出对这位“当家人”最深的信赖。自2019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赵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成为村民心中温暖的依靠。

        厚植家底
让集体“钱袋子”鼓起来

        石剅村的账本上,曾有过一段“紧日子”:210亩湖田闲置多年,承包费每亩仅100元;村里没产业,年轻人多半在外打工。
        如何让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这是赵静日夜思考的问题。2019年上任时,他就把“产业兴村”作为头等大事。
        为了盘活210亩湖田资源,他带着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算收益,最终以“集体经营+村民入股”模式盘活资源,通过公开招标、优化服务等形式,将每亩湖田价格从100元增加到1200元。
        2024年春天,赵静在走访时瞅准了新商机:“咱村的‘幸福食堂’场地空着也是空着,改造成标准化家宴中心,既能方便乡亲,又能给集体添收入!”
        说干就干,他积极向上争取到60万元扶持资金,从联系不锈钢厨具供应商到盯着师傅们调试蒸箱,全程“钉”在工地上。如今,家宴中心一年要接50多场宴席,7万元纯收入稳稳落进集体账户。
        “以前办酒席很不方便,现在到这儿来,菜价公道还气派!”村民李大姐算起账来笑眯了眼。
        在石剅村,这样的“生财经”不断涌现:310亩流转土地种养上稻虾,闲置屋顶架起了光伏板,最让乡亲们振奋的是村里引进的天宇防护用品加工厂。
        为了让厂子成功“安家落户”,赵静带着大伙多方奔走,帮着协调厂房、对接水电。如今,60多名村民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曾经在外打工的郑菊平现在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下班能接娃放学,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石剅村集体年收入已达近50万元。赵静笑着说:“集体有了家底,为民办事才有底气。”

        民生为上
把“烦心事”变“暖心事”

        “赵书记,我这把老骨头,就盼着顿热乎饭啊。”82岁的王爹爹这句话,道出了村里一众老人的共同心声。
        石剅村现有老人574人,三成以上独居或空巢,吃饭难、日子闷是老大难。2023年初,赵静带着村“两委”班子组成调研小组,走遍全村712户人家,57本民情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张奶奶牙不好,想吃软乎饭”“赵大爷怕孤单,想有人说说话”……
        在5场屋场院子会上,他蹲在板凳上和村民算细账、谋出路,最后一拍大腿:“把村委会旁的闲置地利用起来,建一个能让老人安心、儿女放心的‘幸福食堂’。”
        为了让食堂落地,赵静成了“跑腿人”:往镇里、市里跑争取支持,带着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监督组,从图纸设计到钢筋型号全程盯着。1147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建成那天,不少村民打趣说:“赵书记,你这三个月瘦了10斤呢。”
        他摸着晒黑的胳膊笑着说:“看着老人端起热饭开心的样子,值了!”
        村里的“暖心清单”越拉越长:为了让老人碾米不用跑远路,集体出资买了碾米机、磨粉机,免费为全村712户村民提供服务;由村集体每月支出2000元左右,每月免费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次理发服务;花费10多万元买的太阳能路灯亮了,高标农田的配套路修通了,村民夜里出门不用摸黑,农机下地不再绕路……
        “这些事不大,但都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赵静说,看着老人端起热饭、村民走在明亮的路灯下,就觉得浑身有劲。

        做优服务
用“真心”换来“民心”

        “赵书记的手机号,我存的是‘贴心人’。”低保户李奶奶翻着手机笑着说,自己定期都能收到赵静送来的牛奶,逢年过节还有村干部的关怀和问候,让她备感温暖。
        “干部多跑腿,群众才能少跑路。”这是赵静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带头推行“党员包户”,10多名党员跟独居老人结了对:帮着代缴水电费、陪着去医院看病、逢年过节送点慰问品,一年下来解决了40多件“小麻烦”。
        为了让村民从“看客”变成“主人”,赵静琢磨出“志愿服务积分制”:帮食堂择菜、扫村道、组织广场舞队,都能赚积分,攒够了能换洗衣粉、食用油。
        于是,村里的志愿服务队从20人扩到80人,80岁的老党员刘大爷天天来食堂帮忙择菜:“赵书记说咱老人也能为村里出力,活得有滋味!”
        村里的村务微信群更是个“透明窗”:食堂每天买了啥菜、花了多少钱,每月集体收支明细,账目笔笔清楚。
        “群众信你,才会跟你干。”赵静说,这是他在基层摸爬滚打出来的理儿。
        去年春耕时,他请来农技专家,在田埂上开起培训班;村里的排水沟堵了,他挽起裤腿带头下渠清淤……一年来,18件群众念叨的“急难愁盼”,件件有了着落。
        如今的石剅村,老人在食堂里笑,年轻人在工厂里忙,集体账户上的数字一年比一年厚实。乡亲们常说:“有赵书记这样的‘当家人’,咱村的日子越过越有味!”
        这份希望背后,是赵静用脚步丈量民情的执着,用实干赢得民心的担当。从“孝感市最美村支部书记”到全省担当作为“好支书”,赵静始终如一:“我也就为乡亲们跑个腿,只要把事办到他们心坎上,比啥都强。”
   
 
孝感网 孝感市委宣传部主管 孝感日报社主办
鄂ICP备05003937号 鄂新网备字[0701]号 孝感日报社版权所有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数字报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