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孝感网
|
孝感日报
|
孝感晚报
|
版面导航
|
槐荫论坛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7-01
2025-07-01 第08版:专题
【字体】
大 |
默认 |
小
西河镇:敢作善为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作者: 全媒体记者杨勘 通讯员杨裕光 李玉荣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3183
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新景园健身运动广场
中心公园
熙凤铺交通驿站
"四好农村路"西环线段
美丽村湾红林新村汪家楼
生活污水处理厂
西邹路染坊湾节点
生态游乐场
西环线松林段节点
生态种植大棚
(全媒体记者杨勘 通讯员杨裕光 李玉荣)
西河镇,地处武汉城市圈孝感市区东北部8公里处。全镇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三万人口在此安居乐业。此地旧称“熙凤铺”,文化底蕴深厚,“十里三进士、一科两会元”的佳话流传千古,尽显人文昌盛之往昔。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西河镇成绩斐然。先后荣获“湖北省森林城镇”“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等省级荣誉,还斩获“国家卫生乡镇”“全国文明村镇”的国字号招牌。如今的西河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蓬勃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行走在孝南区西河镇,道路整洁宽敞,一栋栋美观的小楼点缀其中。仔细看去,公园、文体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村民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变得生动而具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
今年以来,西河镇坚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孝感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孝感市三级干部大会等会议部署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在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聚焦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米”,逐步实现集体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质、乡村增色,走出了一条富有西河特色的新路。
功能城镇焕新颜 宜居新镇画卷展
“以前的荒地变成了小公园,我们都喜欢带着孩子过来玩。”在西河镇镇区中心公园里,村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堆积,大家都避之不及,现在不仅环境变好了,还多了健身娱乐设施,村民们都很高兴。荒地变公园,离不开“功能城镇”建设。立足区位优势,西河镇紧紧抓住市委、区委支持乡村振兴项目政策机遇,把加快推进“功能城镇”建设作为镇委镇政府统揽全域发展的重中之重,不等不靠,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集镇规模小,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曾经的西河镇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西河镇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党政主职“一把手”责任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班子成员任务并下设7个专项工作小组,将责任压实到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制定《西河镇“三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围绕补齐短板、扮靓城镇、优化服务的思路,将总投资9015万元的28个建设项目清单化,统筹做好17个重点项目的分批、分时段推进,每个项目都明确了工作专班、工作职责及完成时限,确保“功能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有力。
为了建设群众满意的“功能城镇”,西河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除了组织专班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该镇还充分保障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功能城镇项目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收集意见、及时反馈意见,以纳入项目规划统筹解决,实现规划的科学性与群众的认可度高度统一。
把牢规划设计单位选择关,选择有资质、有实力、有口碑的规划设计单位。按照竞争性、差异化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标,选择规划设计单位。设计中充分考虑西河镇实际,有效克服了设计过程中产生的生搬硬套、水土不服等问题,体现了西河特色、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
聚焦民需,补齐短板。西河镇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健全居民公共服务体系,完成了镇区雨水、污水管网建设,实现了雨污分流。完成了供水、燃气、强电改造、弱电入地、黄孝路和西邹路改造,新建了景园大道,景园一路、二路、三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新建集镇公厕2座、交通驿站2座、微小花园5处、停车场3处(含智能停车场1处)。启动“五小”及周转房、文化健身中心公园、口袋公园、集贸市场等项目建设。
提起镇区的靓丽变化,居民们纷纷点赞道,“咱们镇里现在真不比城里差。”
创建“四好农村路” 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通俗易懂的名言,随着道路通畅带来的百业俱兴,在如今已是广受认可。
西河镇始终本着修一条公路、建一道风景、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发展建设理念,认真落实“建好、管好、养好、运好”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三项行动”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严格按照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的目标,确保路基8.5~15米,路面5.5~8米标准进行建设,全镇新扩宽道路30余公里,流转土地300余亩,培土加宽路基10万多立方米,彻底扩宽了狭窄路,打通了断头路。采取乔、灌、花相结合的办法,该镇实现了“四季有绿、高矮搭配、乔灌相融”的农村公路绿化新格局。同时将配套设施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建成观景平台及休息区等,有效服务交通带来的旅游发展。道三线按省级最美农村示范路打造,实行大乔+落木+小乔+花草组合分段方式进行绿化,沿线村庄节点因势就形,打造成微景观、口袋公园,村民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因势利导,修复成原生态风貌,体现了既看得见山水,又留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做到了一条路既是一条风景带,又是一条经济带,更是一幅新时代的农村生活山水画卷。
道路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为确保道路建好,管好,养好,西河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路长制办公室,与各村签订了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书,建立了镇村两级规范的农村公路养护巡查、考核制度,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下沉到村组,严格落实“一项工作制度、一名专门人员、一件反光背心、一本养护手册、一套简易工具”要求,全镇选优配齐监管员、养护员、护路员,并签订养护合同,明确养护标准、养护里程、养护费用及期限,有效保障管养全覆盖、责任不落空。
“在建设工作中,我们把农村公路与民生事业、特色产业、服务国防建设统筹谋划,通过‘公路’+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据西河镇主要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西河镇全镇通村、通湾公路总里程达107公里,其中示范线达52公里,开通客运公交线路2条,建成候车亭10个,招呼站27个,实现了全镇行政村通车率100%、通客车率100%。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绘出绿色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动下,西河镇积极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突出源头治理核心,把握关键环节。西河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制定《西河镇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庄绿化美化、清洁家园等工作,抓好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系统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品质。
打好农业面源污染“主动仗”。该镇邀请市、区环保部门对河道沿线进行踏勘,排查污染问题并立行立改、分类处置;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仗”。投资65万元,配套垃圾箱50个,勾臂车2台,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建立健全机制办法,配套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久仗”。依托孝南区乡镇生活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等项目契机,结合美丽村湾建设发动群众自筹自建,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完成了5个行政村21个自然湾的污水收集、处理配套设施;打好乡村振兴“结合仗”。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相结合,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互进。
在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中,西河镇始终坚持“党员带头、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的工作理念,通过召开屋场院子会集智议事、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引领、开展互观互学活动比学赶超等方式,充分激发村民主体意识。如今的西河镇,已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庭院环境整洁美观、生产生活物品规范摆放,构建起环境整治长效保持的治理新格局。
孝感网 孝感市委宣传部主管 孝感日报社主办
鄂ICP备05003937号 鄂新网备字[0701]号 孝感日报社版权所有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数字报技术支持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