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30 第01版: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红为本色,绿为底色,古为特色—— |
宣化店镇“三色”铺展振兴新画卷 |
|
作者:
全媒体记者董晓芳 郑玉欢 特约记者龚红焰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597 |
|
|
|
|
|
|
(全媒体记者董晓芳 郑玉欢 特约记者龚红焰) 79年前,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战斗史诗和光辉足迹,程世才等16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大悟县宣化店镇有着光荣的红色基因,现有革命遗址22处。 近年来,孝感市为宣化店镇的发展提出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全国解放战争打响地”的知名度、影响力,奋力打造“鄂北红色旅游第一镇”。大悟县提出“双城驱动、一环三线”战略,将宣化店镇放在与县城区同等位置打造。 是机遇也是挑战,新时代的宣化店如何破题?面对这个课题,宣化店镇在寻答案——红色牵引、绿色打底、古色衬托,积极探索红绿资源价值转换通道,立体打造多元振兴发展的红色地标。 红为本色—— 红色景点串珠成链,红色文旅再升温 在2.3公里的“突围路”上,河西村党支部书记吴成意正讲述“围”字的历史密码:“‘围’,里面是个韦,外面白色的部分代表口字旁,象征着围困部队。上面冒个尖,寓意突围胜利了,这是个象形象意的字。” 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示范村,河西村,见证了中原突围的生死抉择,是全国解放战争打响地。至今保留着中原军区政治部、干部学院旧址等。 以“传承革命志、重走突围路”为主题,打造鄂北风格民居、新四军大食堂、民俗五坊、突围路等核心景观……河西村将红色故事融入景观建设,成了热门红色打卡地。 中原突围纪念馆与河西村直线距离800米。游客既可在纪念馆内透过珍贵文物与沉浸式展陈,感受革命先辈的热血豪情;也能沿着红色步道,重走革命足迹,聆听历史回响。 过宣化西桥,宣化店老街左边入口处一座复古风格的门楼,上刻“中原红街”四字。在建的红街深处,坐落着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出门楼,南行上坡,寻到了首长旧居、中原军区大会场。 听街上的老住户讲,当年中原军区的将士就住在老百姓家中。这条街家家有红色故事,人人有红色情怀。 老街隔着竹竿河可望到谈判旧址。一座中式复古风格的风雨桥在建中,起于谈判旧址湖北会馆旁,终于首长旧居和军区大会场。 2017年,大悟县整合资源,对原有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首长旧居、中原军区大会场及谈判旧址做进一步修复,与新建的中原突围纪念馆、馆前广场等融为一体,形成中原突围景区。中原突围景区先后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名片。 风雨桥建成后,将直接连接两岸红色遗址,把中原突围纪念馆、湖北会馆、首长旧居、中原军区大会场、中原红街、中原军区司令部、开国少将董志常将军故居等红色景点串珠成链,聚链成群。 今年1至5月,宣化店镇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同比增长11%。随着景点的串联升级,红色文旅将再次升温。 绿为底色—— 绿色产业提档升级,绿色生态共呵护 宣化店镇依山傍水,东大山、五岳山、朝天山等,重叠兀立。淮水支流竹竿河穿境而过。 竹竿河畔,滨河绿道蜿蜒如练。竹竿河是宣化店镇的“母亲河”,全长131公里,其中宣化境内长20公里。 2022年,宣化店镇综合治理竹竿河镇域15公里流域,建设3.7公里滨河绿道。2023年,竹竿河获评淮河流域“幸福河湖”。 “治理后,环境变好了,水变清了,天气好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来这散散步。”附近的居民喜笑颜开。 “漠漠水田飞白鹭”。这是该镇莲塘村“白鹭岛”的生动写照。 三面环水,形成一个环岛。岛上植被茂密。站在观景台上远眺,鹭鸟们时而低空掠过,时而盘旋高歌。 “岛内有30多种鸟类,白鹭居多,还有蓝喉蜂虎、绶带、猫头鹰、雉鸡、黄鹂鸟等。”65岁的护鸟人罗远国介绍。 下转5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