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2 第03版:综合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基层淬练 匠心育苗 |
汉川“壮苗计划”激活年轻干部成长密码 |
|
作者:
全媒体记者侯伶俐特约记者李书畅通讯员赵辉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426 |
|
|
|
|
|
|
春风吹拂,汉川市城隍镇八棵杨村的田间地头一片葱郁。“00”后选调生蔡倩倩穿梭在菜畦间,一边帮着菜农采摘蔬菜,一边向他们询问春耕的播种品种和面积。这个曾经的城里姑娘,到村工作9个月,早已把“泥土气”融进了骨子里。此时,像她这样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一共有13名“95后”年轻干部。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以田间地头为课堂,成为汉川市“壮苗计划”最鲜活的注脚。 今年以来,汉川市在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中,持续深化“壮苗计划”,通过导师领航、师徒结对、干部讲坛、实践锻炼、揭榜挂帅五大载体,构建起分类“储苗”、分层“育苗”、分批“蹲苗”、分级“壮苗”全链条培养体系,全面助推年轻干部稳步成长。 实践锻炼,是“五大载体”的灵魂,覆盖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维稳处突、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过去三年间,累计推动1500多名年轻干部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曾在分水镇工作的邱波正是其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在基层历练的两年里,吃住都在村里,参与抗旱防汛、农业基建、道路硬化等乡村振兴工作,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 “在乡村工作期间,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基层工作运转,提升了我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能力。”邱波说,此后历经不同岗位,他始终告诫自己:干部做事,要把好事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以导师领航为灯塔,师徒结对作阶梯,干部讲坛当智库,实践锻炼成熔炉,揭榜挂帅为擂台,五大“成长引擎”精准发力,为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加满“动力油”。自2022年启航,“壮苗计划”一路足迹铿锵:477名党员领导干部化身“成长导师”;783对“师徒”结对,老带新、强帮弱,在业务攻坚中传递“实战真经”;255个“实践课堂”遍布项目工地、乡村振兴一线,1530人次年轻干部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壮筋骨;179期“干部讲坛”座无虚席,5300余人次“充电蓄能”,涉及基层实务、应急处理、矛盾调处、村级发展等30多个方面的基层工作难题在这里被逐一破解。36人在老城区改造的一线战场上“揭榜挂帅”,在征迁谈判、招商攻坚中练就“十八般武艺”。今年,30名年轻干部以挂职锻炼形式开启跨部门历练…… 一批批年轻干部稳稳地成长起来:1994年出生的刘大宽从投身乡村振兴,到驻外招商,一路饱汲实践“营养”,一步步成长为乡镇组织委员。据统计,去年年底以来,该市先后有4名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公开比选进入上级机关工作。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基层的历练,让年轻干部们感触尤其深刻: “在基层让我实现了深层次的成长,我知道了群众的需求是什么,政策带给了他们怎样的获得感。”蔡倩倩说。 “刚开始我连汉川方言都听不懂,现在我已经可以说一些了。刚开始还挺胆怯,现在我知道与群众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尊重和真诚。”马鞍乡年轻干部马朋飞从“方言小白”变身“沟通达人”。 “给群众倒一杯热水,坐下来面对面认真倾听,群众激烈的态度就会缓和,沟通的难度就降低了。”韩集乡年轻干部卢云龙在实践中领悟到了信访工作的方法。 “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基层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一份份村情调研报告,一张张基层工作剪影,记录着年轻干部的成长轨迹。如今,在“壮苗计划”的蓝图下,一批批“青苗”正在汉川大地拔节生长。他们以“实干”描绘青春底色,用“信念”阐述使命担当,实现成长的蜕变,为汉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