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1 第07版:科教周刊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农村中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
|
作者:
汉川市田二河镇初级中学李宏波 林敬雄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179 |
|
|
|
|
|
|
(汉川市田二河镇初级中学李宏波 林敬雄)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地区人口出生率又持续走低,农村中学生源逐年缩减。小班化教学成为适应这一趋势的教学模式,下面是笔者对此模式实施路径的一些思考。 一、更新教学理念 农村中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价值,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打造“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评促学”的新质课堂,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重构。在保证国家课程开足开好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尽量做到课程整合与乡土融合。如自然观察(如油菜田间生态研究)、传统技艺(如传统农家豆瓣酱制作)、乡土文化(如二河三蒸及乡宴文化),增强学生乡土文化认同感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文学社团、艺术社团、体育社团等,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多维度展示自我,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融合实践。如“社会实践+德育”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农耕实践,让学生协助爷爷奶奶收割油菜,种植菜园,整理家居环境等;让学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打工地全程体验父母一天的工作,让学生不仅掌握一定劳动技能,更能让他们用切身体会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更能促进家庭亲情浓度的提升。 三、信息化资源引入 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共享城市名校课程(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弥补资源短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电子书籍、在线测试等资源。还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反馈。 四、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 家长教育赋能。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培训提升家长教育参与意识。如建议家长定期与孩子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指导家庭开展亲子阅读、劳动实践记录等。 社区资源整合。开发“乡村研学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农事体验、文化节庆活动;邀请乡村能人担任校外辅导员。 五、改革评价体系 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不仅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不仅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更应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过程。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