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07 第02版:时政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临空区党工委书记邱显春—— |
乘势而上 久久为功 在支点建设中彰显临空担当 |
|
作者:
全媒体记者肖青松 通讯员余红霞 谢航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404 |
|
|
|
|
|
|
全媒体记者肖青松 通讯员余红霞 谢航 对标省委建成支点的目标路径,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市临空区在“支点建设”中如何扛牢使命、彰显担当?孝感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临空区党工委书记邱显春。 问:湖北“新春第一会”为支点建设锚定发展坐标,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明确赋予临空区“主城崛起先锋队”的战略定位。临空区如何落实省市战略部署,为孝感全力打造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贡献力量? 答: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亲临孝感,对湖北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坐标系上,我们将以战略支点思维统揽全局,把临空置于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谋篇,在省市发展棋局中落子,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的奋进姿态,切实扛起服务支点建设的时代重任。 把握战略主动。临空区坐拥“一肩挑两城”的黄金区位,得享武汉天河国际航空枢纽与汉孝一体化双重赋能。我们将以“三区叠加”战略定位为总牵引,打造主城崛起先行区,构建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典范;建设汉孝一体核心区,建成武汉都市圈城际协同发展样板;争创临空经济示范区,培育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 强化战略承接。依托武汉天河机场“空中门户”的辐射效应和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重点承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战略性产业转移,深化与武汉都市圈产业链协同,构建“研发在武汉、制造在临空”的产业协作模式。 增强战略定力。锚定到2035年建成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的宏伟目标。继续以“双百工程”为纲,狠抓产业图强、城市焕新、改革转型,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 问:临空区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如何以“十大行动”为牵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答: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投资攻坚突破行动,坚持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提升产业质效,推进产业集聚,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布局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临空指向型产业,聚力打造三大关键产业集群。 扎实开展工业经济“赋能挺脊”行动,形成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新支撑。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工业抓大”的鲜明导向,集中力量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全面做好楚能新能源项目协调服务,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全面加强企业培育,不断夯实壮大工业经济底盘。力争2025年新开工工业项目2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个,工业产值达到120亿元。 扎实开展物流园区整顿提升行动,形成百亿级现代物流产业新支撑。加快建设申通三期、长江传媒文化科技供应链产业园,加强临空投与夕尔供应链对接合作力度,打造以冷链物流为特色、商贸物流和医药物流联动、物流服务业配套发展的现代物流枢纽中心。现代物流园区实现物流年均中转量达10亿件以上,物流货物中转总值百亿元以上。 扎实开展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形成百万级文旅产业新支撑。加快华强方特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孝感城市新地标、文旅新名片。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和国土综合整治,推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抓紧实施《童家湖农旅养休闲旅游区规划》,尽快启动天河农梦、童家湖水上运动休闲中心、天河湾温泉度假区、凤凰港体育训练中心等文旅项目建设,全方位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加速实现每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的目标。 问:围绕2035年建成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的奋斗目标,临空区有哪些谋划思路? 答:围绕高标准建设临空新城的总体要求,在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内”与“外”,畅联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武汉市域(郊)铁路S8号线延伸至孝感段的前期工作,加快与武汉外联通道工程,做好孝感到天河机场高速征地拆迁以及“两湖”绿道建设工作,提升孝汉交通同城便捷度。完成方特项目配套道路等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连接孝感主城区、汉孝产业新城交通路网,方便人民群众和企业员工出行。 把握“质”与“量”,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尽快补齐商业服务业配套不足的短板,打造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生活配套区,实现能级提升行动“1234”目标,即运营1家医院,建设2个星级酒店,谋划3所学校,新建4个购物中心,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力、服务力。 问:今年是纵深推进临空新城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改革创新工作至关重要。临空区如何用好改革“关键招”,激活发展“新动能”? 答:临空区正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期。我们聚焦制约发展的短板弱项,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培育新质生产要素,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的干事激情、创造活力、首创精神,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贯彻落实“321”工作机制,实施招引大项目行动。在招商方式上,做实招商公司,通过平台招商和基金招商,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成立临空型产业投资基金,形成“1+3+N”的基金矩阵,力争基金总规模达到60亿元。在招商方向上,围绕楚能新能源和方特文旅等做好上下游配套文章,打造产业集群;围绕布局低空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力争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65个、招商引资额420亿元。 推动发展动力转型。探索完善“管委会+公司”模式,按照架构重组、资产重组、业务重组和治理重组的思路,组建临空产业投资运营平台,将临空投打造成为治理结构完善、产业布局优化的“综合运营服务商”。到2025年底,将产业投资运营平台打造为总资产不低于40亿元、净资产20亿元以上,主体评级达到AA的产业集团,并成功完成资本市场首次发行债券融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