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3-31 第02版:时政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沃野田畴起欢歌 |
|
|
|
|
|
|
上接1版
孝南按照“巩固提升一批、提质储备一批、整治建设一批、优化调整一批”的方法,稳步形成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层层套合的“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新格局。
产业融合,沃土生金,绘就共富新图景
“这些地经过整治后,环境变好了,种粮效益也提高了,我们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闵育齐算起账:土地流转租金加务工收入,年增收超3万元。 整治后的“千亩方”不仅是粮仓,更成为“共富引擎”。 朋兴乡将“千亩方”整治区与金卉庄园等景区串联,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三汊镇“千亩方”整治区内盘活1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村集体预计年增收30万元。 朱湖作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样板,构建“耕地保护+产业升级+生态优化”链条,打造5个“千亩方”示范片,连片种植优质稻、糯米,培育“朱湖糯米”品牌。依托首衡城供应链平台,延伸“基地+加工+市场”全产业链,全区131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就业超万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88亿元,“朱湖糯米”“肖港小香葱”等品牌溢价率提升30%。 通过“千亩方”土地整治,还带动村庄集并、设施升级,可产生1851亩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保障农旅产业项目落地,预计带动相关产业每年增收约600万元。 同时,“千亩方”整治区内的村庄受益良多,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安全化,补齐了乡村基础设施短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大大提高,群众对“千亩方”农田集中整治热情高涨。 如今,孝南“千亩方”片区沟渠成网、道路通达,村庄绿化亮化全覆盖,和美乡村“颜值”“价值”双提升。 孝南区将深化“千亩方”示范,出台《新增耕地奖励办法》,推行“国有+集体”土地组合入市模式,推动整治范围向全域扩展。 沃野平畴,机械轰鸣。从朱湖国家试点到18个“千亩方”示范片,孝南区以土地存量换发展增量,让“藏粮于地”的根基更牢,“藏粮于技”的动能更劲,一幅“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产业兴”的现代农业图景正跃然澴川大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