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2-31 第03版:综合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立足“1米高度” 聚焦“五个友好” |
我市打造最具幸福感儿童友好城市“新样板” |
|
作者:
全媒体记者黄一亭 通讯员张雅琴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893 |
|
|
|
|
|
|
全媒体记者黄一亭 通讯员张雅琴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路径。2023年12月,孝感市成功入选第一批湖北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自启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以来,我市聚焦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大儿童友好行动,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工作合力、创新实践探索,不断优化提升儿童成长空间和环境,全心全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建设成效已初步显现。
锚定“1米目标” 构建全域协同新格局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国家部署的重大试点,是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更是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这是一个关键时期,是一个突破时期。”2024年4月18日,全市妇女儿童工作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进会召开,再次强调要高质量办好妇女儿童民生实事,推动儿童优先发展。 我市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妇儿工委办、发改、城管等“1+N”专班推进机制,统筹主城区和县域建设,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社会参与、儿童融入的全域协同共建体系。 儿童友好,理念先行,政策先导。我市坚持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发展战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孝感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回应社会关切。先后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制定试点期间“三张清单”,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聚焦“1米温度” 提升儿童友好“硬实力”
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坚持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立足“一米高度”儿童视角,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与发展全过程。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儿童活动场所10片、8141平方米,小区内新增体育健身场地27片、2.67万平方米,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空间与娱乐健身设施。同时,结合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将“一小”需求融入城市、街道、社区等各级单元,织密儿童服务网络,均衡布局城市、街道、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满足儿童求学、就医、出行、游乐等生活需求。 今年12月,市高新区西杨社区辖区内,一条色彩斑斓的儿童通学路径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为孩子们的上学之路增添了乐趣与安全保障。“改善儿童出行环境,是西杨社区打造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据西杨社区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社区依托现有道路空间,对城市道路和儿童主要活动场所周边进行了适儿化改造,全力为儿童创造有趣、安全的出行空间。 近年来,全市通过适儿化改造,打造了41条安全畅学路、爱心限行道,并依托市委党建示范带建设,打造儿童友好示范带16条182个示范点。 将儿童友好元素融入各类重大公共设施项目。目前,全市打造儿童友好社区40个、儿童友好医院9个、儿童友好公园17个、儿童友好图书馆8个、博物馆8个、科技馆1个、福利设施6个、海绵城市建设科普教育项目95个。 “通过‘微改造’,激发儿童‘微潜力’,释放儿童‘微活力’,让广大儿童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温暖。”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一批儿童友好绿地、口袋公园、澴川书房亲子小屋、儿童美育基地、科技体验区等陆续建成,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汇聚“1米力量” 共绘儿童友好“新图景”
倾听儿童心声,点亮儿童未来。我市各部门积极邀请儿童参与城市建设,推出了小小讲解员、小小红领巾、小小非遗推荐官、小小义工团、小小议事员等系列“小小”参与平台和机制,该做法获《中国妇女报》宣传报道。 今年3月,我市举办“美好生活共同缔造我的城市我作主”儿童友好城市主题活动,吸引了3万余名儿童、20多万名老师家长参与,收集儿童意见与建议百余条,让儿童成为我市儿童友好建设智囊团。 此外,我市还将孝文化贯穿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始终,注重共建共治共享儿童友好体验场景。连续11年开展以“弘扬优秀孝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儿童“孝行月”实践教育活动,每年参加人数达40万;在第六届市运会会歌主题曲《奔跑向未来》创作中邀请儿童参与和演绎。 “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友好正当时。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围绕“儿童+”“+儿童”友好理念,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为儿童成长成才提供更全面的政策支持、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坚实的权利保障、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优越的发展环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