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1-20 第04版:综合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
溢满幸福感 |
——孝南区东山头办事处共同缔造一线探访 |
作者:
全媒体记者焦志新 通讯员肖群周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967 |
|
|
|
|
|
|
全媒体记者焦志新 通讯员肖群周 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焕然一新、杂物归置有序、村庄里鸟语花香……说起村里的变化,11月12日,孝南区东山头京珠村返乡探亲的赵生芬连连点赞:“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乡亲们的生活更加舒心了,家乡发展也越来越好了。” 今年以来,东山头办事处聚焦基层治理,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五共”方法为路径,切实引导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受益者,让人居环境从“一时新”变为“持久美”,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组织有力 干部群众人心齐 步入京珠村,目光所及之处,河岸上、道路旁、村居里干净整洁,宁静和谐。来到村民张婆婆门前时,她正忙着和同伴编排小品演绎新生活,赞扬共同缔造带来的新变化。 “以前环境乱糟糟的,杂草丛生,门前河道脏乱差。”张婆婆说,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后,房前屋后杂草清理了,门前河道变得清澈了,菜园也被装点一新,让她很是高兴。 京珠村的蜕变,是东山头办事处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办事处6个村(社区)因水域面积大,管理参差不齐,部分村庄环境脏乱差,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分强烈。 摸着石头过河的东山头办事处,决定把“话筒”交到村民手里。多次进村入户召开东山“夜话”,运用智慧园区“码上办”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凝聚共识。办事处以建强组织为抓手,探索形成“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共同缔造组织架构体系,实行办事处领导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党员中心户联系群众的模式,并成立村民理事会、调解协会、环境卫生协会、巡逻队等自治组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明确治理体系和力量后,我们积极组织村(社区)干部外出学习,动员干部群众加入村级组织。”东山头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吴新洲介绍,目前,办事处开办各类协会50余个,有效凝聚了共建共治力量。 试点先行 群众自己主动干 民心聚了,共同缔造如何破题? 办事处在多方摸底后,决定于今年9月,在京珠村滨河新城小区、大教堤社区还建小区、沦河咀村第九村民小组三地,打造试点先行先试,然后逐步在办事处范围内推广。 在大教堤社区,群众和企业负责人主动参与,众筹共建污水管网3000余米,改造花坛井11个,铺设沥青路1800余米;在京珠村,村干部发动理事会和农户等出资出力,自筹资金10万元、劳力150个,动员村民出谋划策共建;在沦河咀村,村民自发当主角,踊跃清理河堤杂草、维修渠道盖板,安装垃圾分类箱……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试点先行村组的改变,让其他村组看到了共同缔造带来的新气象,纷纷自发行动起来。 “在竹子港村、府河村等村庄,村干部纷纷动员群众参与清洁家园行动,东山头社区巾帼志愿队更是每周坚持大扫除,大家比着干。”办事处负责人笑着说,在试点村的带动下,不少村组自发筹资酬劳,开展维修路灯、拆除旱厕、围起菜园等行动,村组人居环境有了大变样。 办事处先后投放垃圾箱(桶)400个,安装垃圾分类点20个,设立垃圾中转站两座。目前,办事处辖区内清理河道沟渠、主干道杂树杂草4000余米,投工投劳1000余人次,完成“小三园”围栏建设2000米。 引导激励 共治共管劲头足 建设在一时,管护在长远。留住美景要靠制度激励,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办事处充分发挥理事会和协会作用,组织孝南区人大驻村工作队、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等共建共驻单位,参与完善村规民约,创新共管共治的管理机制。 走进大教堤社区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类生活物品,村民张爹爹用积分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兑换了2包洗衣粉,让他很是喜悦:“村里环境好了,受益的是我们,现在有了积分奖励,大家参与社区治理更积极了。” 为带动居民共治共管,大教堤社区出台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巡逻值守等活动折算为积分,定期可用积分兑换实物,激励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维护环境。东山头社区群众围绕身边环境变化自导自演“农家戏”,定期推出文艺“大餐”,激发群众共治共管热情。 创新开展“夜访农户+湾组会”活动,收集群众“微心愿”;推行卫生评比机制,对6个村(社区)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评比;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系列”等身边的典型评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 如今,在引导激励机制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到村(社区)各项事务中,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精神面貌,引领着乡村治理的新风尚。东山头办事处正用一个个“小变化”,让群众充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