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1-29 第04版:学习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把走访慰问工作做到心坎上 |
|
|
|
|
|
|
岁末年初,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走访慰问的高峰期,也是传递党的温暖、关心群众生活、问政于民的暖心之举。但个别地方或少数部门在走访慰问中存在“下车、送礼、拍照、上车”等留“痕”不留“心”现象,这种来去匆匆的做法,变了味,走了形,寒了慰问对象的心,有损党群干群关系。领导干部要把走访慰问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党和政府的殷殷关怀更加暖心。 要“走”到点上。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走访慰问是一项民心工程,领导干部必须把走访慰问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将走访慰问当作一种责任、一种情怀。要提前了解走访慰问对象真实情况,针对慰问对象存在的问题,耐心地与他们把问题谈透、把办法想明,拿出跟进措施,提出实现目标等,让走访慰问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温暖人心的桥梁和纽带,在入户入心中显出真情。 要“访”到真处。走访慰问不仅仅是送些米、面、油等物质层面的帮助,更应该是精神上的关爱。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眼看民意”“耳听民声”,从群众的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们的“小心思”,察觉他们的“小烦恼”。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进厨房揭锅盖,进卧室摸被褥”的真挚为民情怀,“面对面”交流,“手拉手”交谈,“心与心”沟通,宣传好党的政策,听取他们对目前工作的意见建议,提振士气、鼓舞斗志、畅谈未来,在嘘寒问暖送去关心。 要“慰”到实效。走访慰问的关键是发挥见微知著、以点带面的作用,发现并解决问题。领导干部要从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中做起,要从就业求学医疗等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做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贴心的事。要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台账,答应群众的事情要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加大后续帮扶力度,确保走访慰问有实效,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在解决“危难愁盼”中赢得真心。 要“问”到心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要用心倾听群众对教育医疗、生态环境、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呼声、心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重视群众的“小建议”“微心愿”。通过用心、耐心、虚心地“问”,让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作出的决策、工作的部署,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和群众心愿,将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发挥巩固党心民心“连心桥”的作用,在虚怀若谷中取得“真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