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1-29 第02版:时政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
|
作者:
全媒体记者卫冬 特约记者李梦婷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829 |
|
|
|
 |
1月27日,市民漫步在挂满灯笼的街头。春节期间,孝感城区的主要景点与街道上挂满了大红灯笼,一派祥和、欢乐、和谐、喜庆的节日氛围弥漫街头。
■全媒体记者李文勇摄 |
 |
1月26日,市民在孝南区卧龙乡水砦村生态草莓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
■全媒体记者李文勇摄 |
|
|
|
|
1月10日,冬日暖阳透过树梢洒落。应城市杨河镇木桥村的家庭养鸡场里,42岁的陶兆峰正忙着用手电锯加工饲槽。身后被围网圈起来的小树林里,千余只羽毛光泽油亮的土鸡或在林下刨土觅食、或飞上枝头休憩。 “已经卖了两千多只鸡,剩下的这一千多只,也差不多都有人下了订单。”陶兆峰说。 10年前,32岁的陶兆峰突然患上了“重症肌无力”,无法干重体力活。不久后,他的父亲不幸过世,母亲患癌、截肢,生活顿时陷入困境。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2018年10月,在镇村干部的帮扶下,陶兆峰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试养300只土鸡。 初涉养殖领域,他也经历过失败。“一夜之间,已经快到育成期的鸡发瘟死了大半。”通过拜师学艺和对照资料查原因,陶兆峰认为鸡瘟与从孵化场买回的鸡苗有关联。于是,他自己动手制作了孵化房,自己孵化鸡苗。第二年,他养殖的土鸡发展到800只规模,当年获利3万余元。 “有了饲料机,只要把南瓜和玉米投进机器,就能制成颗粒饲料,减轻了人工切剁、炖煮的劳动强度,饲料的利用转化率也更高。”养殖场里的这台饲料加工机,是陶兆峰的宝贝。养殖规模扩大后,为了降低饲料成本,他利用养殖场周边的荒地种玉米、南瓜。收获养鸡、鸡粪肥田,形成一条完整的“种养链”。 小规模家庭养殖场最大的瓶颈在销售环节,人手有限,没有办法去跑终端市场。为了破解这道难题,爱琢磨的陶兆峰寻思出了“云领养”的招式:通过短视频平台、现场选择等方式,顾客自行挑选认养鸡苗,以每只120元的价格将小母鸡提前卖给顾客。一年的“认养期”里,陶兆峰为顾客代养小鸡,并不定期将饲喂成长情况,通过网络向顾客“汇报”。从认养的第6个月开始,每月给认养的顾客寄送18枚土鸡蛋。一年期满后,再把长成的土鸡邮寄给顾客。 “云领养”让陶兆峰的土鸡养殖走上了快车道。每个月,陶兆峰按客户的要求,将土鸡宰杀清理成白条鸡,装箱打包送到武汉,“每趟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