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7-20 第05版:时事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用法治绘就幸福底色 |
|
|
|
|
|
|
上接01版 “今年年底首期开业,将实现日交易量逾万吨、年交易额500亿元。”首衡集团董事长米亚林介绍,产业新城总投资300亿元,总占地面积8000亩,总建筑面积7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全业态全产业链商贸流通平台。 如此大体量的项目,从签约到动工只用了9个月。更令米亚林没想到的是,就在揭牌的第3天,孝南区就送来了25亿元的金融授信“大礼包”,揭牌仅过了1个月,首衡城成为孝南区“五证同发”的首个受益企业,实现“摘牌即拿地、拿地即办证、办证即开工”。 首衡城速度的背后,正是孝南区坚持刀刃向内,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孝南区锚定打造“全省一流、全市第一”的目标,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打出精准有力的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让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上接01版推广“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最多跑一次”事项833项,“零跑腿”事项422项,全部事项实现网上可办、邮寄办。 ——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开发了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电子监察“三位一体”,区、乡、村“三级联通”的政务服务网络平台。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将政务自助服务终端设到乡镇、村(社区)和工业园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推行“一业一证”、单体竣工提前验收等创新举措,推行企业开办“1050”服务标准(1个环节、0.5个工作日内办结、零费用)。 ——持续优化法治化环境。建成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企业法律服务团,为企业提供专项法律咨询服务和维权帮助。 重槌敲响鼓。去年,孝南区涉企保证金仅保留工资保证金一项,数量全国最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纳入国家试点;“智慧办税”“单体竣工提前验收”“矛调中心建设”“自助政务服务”4项工作被命名为省级先行区事项,数量全省第二……
高水平厚植法信仰显特色
漫步在老澴河法治文化公园,孝廉文化、平安法治文化、禁毒宣传等内容随处可见,一股浓郁的法治气息扑面而来。 在孝南区,这样的法治文化阵地随处可见。杨店镇浐川村周家湾利用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在全湾全面布局新风新俗漫画墙;东山头突出“法、孝、廉”主题的法治文化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乡镇建立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一条街,在城区利用空白围墙粉刷制作法治漫画长廊,实现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全覆盖,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孝南区司法局局长刘永辉介绍。 法治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只有全面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夯实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基础。孝南区创新普法形式,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的普法格局,法治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将270多部国家基本法律和部门法规宣传任务分解到49个执法机关,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普法“软任务”变“硬实践”。 听得懂,才能记得住、用得上。孝南区创新拓展法治文化载体,将法治文化与孝文化、孝感雕花剪纸、楚剧文化等有机融合,创造出法治文化剪纸、湖北大鼓《婆媳和》、小品《十劝家庭和》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加密切的法治文化产品,让法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群众、走进生活、深入人心。 今年,孝南区提出争创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的新目标,按下法治政府建设“快进键”。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法治建设系列示范创建活动的方案》,确定在全区建设“法治示范镇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示范机关(单位)”和“法治文化阵地(公园、广场、长廊)”创建点33个。孝南区正朝着争创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目标铿锵前行。 如今的孝南区,机关里、校园中、广场上、农户家,随处可以感受到法治的脉搏,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