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4-21 第01版: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不负每一寸热土 |
——孝感国家高新区唤醒沉睡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 |
作者:
全媒体记者李琦 通讯员李海霞 彭方路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512 |
|
|
|
|
|
|
全媒体记者李琦 通讯员李海霞 彭方路 3年新批工业用地1900亩,新供工业用地却达到了3700余亩;“旧巢”引“新凤”,6万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吸引投资18亿元……这是孝感国家高新区通过唤醒沉睡资源、释放发展空间带来的变化。 在2021年全省“亩产论英雄”集约节约评价中,孝感高新区实现“双超”,即超全省平均水平、超同类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 “在存量中求增量,在既有中求新生。”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在土地要素制约的情况下,坚持“惜土如金”,谋求“寸土尺金”,引领资源高效集约配置,助推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负每一寸热土。 1800余亩工业用地从何而来—— 在存量中求增量 湖北领创智能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在一台高速激光切割机前,工人简单输入参数后,只见焊花飞溅,激光巧手“裁剪”,一只钢铁版的“冰墩墩”随即跃入众人眼帘。 领创激光位于孝感高新区激光产业园。在过去长达7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黄鹤楼科技园(孝感)产业基地。2020年5月,这片450余亩的土地在回收后被重新出让,由孝感市高创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孝感高创投)接手,打造激光产业园。 土地是宝贵的资源,对于孝感高新区来说尤为珍贵。数据显示,该区火炬纳统面积为53平方千米,全国排名141位;规划总面积80.22平方千米,与襄阳、宜昌、荆门高新区的200、309.6和616平方千米相比,相去甚远。 “想要高质量的发展,当然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市委常委、孝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贺卫东表示,必须摒弃过去“以规模为王、唯数量论英雄”的导向,以单位产出为王,靠“质”论成败。 3年来,孝感高新区实现了逆势突破——新批工业用地1900亩,新供工业用地却达到了3700余亩。多出来的1800余亩地,从何而来?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分局局长孙晓清道出缘由:“都是‘挤’出来的闲置地。这3年高新区新引进的工业项目中,四成以上是二次供地,闲置和‘批而未供’等存量土地成为工业用地的主要来源。” 为了让跑马圈地、坐等土地自然增值的收益模式成为历史,孝感高新区结合实际,通过行政、经济、司法等手段,累计收回闲置地、低效地1800余亩,“腾笼换鸟”逼出土地“含金量”。 什么样的“笼”该腾?换什么样的“鸟”?该区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工业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孝感高新区促进招商引资二十条措施及实施细则》等文件,以亩产论英雄,为好项目腾挪出发展空间,推动寸土生尺金。 3年来,孝感高新区工业用地的亩均税收从12万元增加至21万元。以黄鹤楼科技园为例,在回收前,园区仅有3栋厂房;回收后,目前已建成厂房11栋,引进领创、希欧、吉事达等5家激光企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思路一转,闲置地变为激光产业聚集地。在孝感高创投招商部长石松看来,意义远不止于此。“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老项目卸下了包袱,新项目顺利落地,还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一举三得。”25家规上企业因何而生——在既有中求新生 4月15日,位于汉光产业园内的湖北耐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一片繁忙。满载着生产物料的货车有序入厂;厂房内,技术人员忙着组装天然气压缩机,全力以赴赶制海外订单。 自去年11月投产以来,企业接到的订单总额超过5000万元,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第三季度。孝感高新区商务招商局工作人员方德透露:“耐德的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闲置土地上,激光产业蓬勃生长。图为领创激光工人在激光切割机上作业。■全媒体记者李琦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