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1-27 第01版: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老大院改出新风貌 |
|
|
|
|
|
|
全媒体记者严学海 王悦
11月13日上午,在孝感城区大院社区居委会三楼智慧小区信息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大院各个区域的实时监控录像,当天的物业值班人员裴晓莲紧盯着电脑屏幕,不时放大监控录像察看是否有异常。 “我们的智慧信息中心囊括了院内全覆盖无死角的监控系统和智能门禁、人脸识别、智能消防、智能井盖等一系列智能系统,可实现对大院的智慧化管理。”社区党委书记杨耀华介绍。 “以前都是水泥路,年久失修坎坷不平,现在多漂亮整齐,车子也没有乱停乱放的,很安全。”说起安全感,在办公楼二楼参观红色记忆馆的张捷深有感触。 张捷74岁了,有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天晚饭后,都要绕着大院走上一个多小时。在大院,像张捷这样的老人,只要穿戴上具有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还可实现与智慧养老信息系统的连接,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心内可实时察看老人在院内的活动轨迹,以便及时提供帮助。 一同参观的祁建勋自豪地告诉记者:“大院改造后各方面都有提升,生活环境非常好,前段时间我们社区还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呢,生活在这里,感觉非常幸福。”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祁建勋最高兴的是可以来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找志同道合的老友写写画画,老有所乐。 两位老人的幸福感安全感源于老旧小区改造给老大院带来的改变。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先治理、再建设、后社区’的总体思路,通过大院社区环境、功能、社会治理三个再造,努力将大院社区打造成为全市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示范性社区。” 记者围着大院转,只见绿树成荫的柏油路干净整洁、四通八达,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绿化带,生态停车场、充电桩、垃圾分类设施一应俱全,车辆有序停放,三三两两的居民在文化长廊闲聊晒太阳,居民楼外墙上,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加装电梯…… 杨耀华说:“别看现在改得好,在改造之初却面临种种困难。” 大院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的,多年的修修补补,使地上地下管线密布,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而且许多居民圈地搭棚、种菜、养花已成习惯,拆除工程阻力重重。 11栋的周婆婆是云南大理人,以前在大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是花花草草,住进大院20年,她和老伴在屋后空地种了几百盆花花草草,这既是她的爱好也是精神寄托。大院要改造,她被通知屋后是公共用地,她的花草要挪走,进行统一绿化改造。 周婆婆想不通,“自己在自家屋后种花怎么就不行”。 “改造不能硬搞一刀切,伤了居民感情。”杨耀华5次登门对婆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跟婆婆商量把花草就近移地,既保留婆婆心头爱,又能美化环境,最终说服了执拗的婆婆,还亲自帮婆婆把花草移栽到地上。 如今,周婆婆的花草成了小区绿化的一部分,每天她还会和老伴给这些花草培培土、浇浇水。 市场化、社会化转型是老大院改造的重要一环,而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型,就面临着一系列收费问题。街道派来的班子包括选聘的物业公司一同受到了居民排斥。
下转3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