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7-16 第05版:民生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老兵易凤华 |
|
作者:
记者王琦 通讯员董雪 郑合三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235 |
|
|
|
 |
易凤华靠在躺椅上看书。 |
|
|
|
|
记者王琦 通讯员董雪 郑合三
易凤华,男,党员,1940年6月出生,应城市三合镇龚巷村人,退役军人,曾两次荣获“五好战士”荣誉称号。
党徽,是半辈子的陪伴
炎炎夏日,坐在南北通风的房前,靠着躺椅,吹着微风,读着自己喜爱的书籍,甚是惬意。81岁的老党员易凤华如今便是这样享受着每日生活。 他手中的书籍,正是当下建党100周年之际四本必学书籍之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易凤华说:“这本书我通读了,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这十二个字让我感受深刻,这是为我们党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永远不会迷茫。” 老人的胸口,佩戴着一枚党徽。放下书本,他自豪地表示,这是今年“七一”那天发的新党徽,还有“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老伴陈春伢说,党徽,易凤华已经佩戴了50多年了,换衣洗衣他都不会忘记。 易凤华表示:“党徽,我会一直佩戴,他陪了我大半辈子。”
入伍,是一生的荣耀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回忆起部队的日子,易凤华很激动。 1960年,易凤华主动参军去了广州,服役于某部司令部,担任警卫员,每日在大门口值守,把关第一道安全防线。 值守工作,让年轻的易凤华觉得干劲满满。 入伍一年,他便以扎实的作风,认真吃苦的态度获得领导的肯定,推荐入党,同时荣获军旅生涯中第一项荣誉——“五好战士”。 “首长同志,军令如山,是刻在我心尖上的!”次年,中央军委一位副主席前来司令部检查工作,由于缺少证件,易凤华将其拦在门外,等电话汇报上级后,方才放行。 之后,易凤华因“守纪律、讲规矩”受表扬,再获“五好战士”称号。 1963年6月,正当部队推荐易凤华去武汉大学军官学校深造时,他不幸被查出身患高血压症,连续三次住院治疗,不得已辞别军营。 临走时,他说:“入伍,我不后悔,这是我一生的荣耀!”
为民,是永远的追求
回到故土龚巷村,当地管理区的领导便主动登门,希望易凤华担任龚巷村支部书记。 “为人民服务!”易凤华没有丝毫推辞。上任伊始,他便从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情着手。村里农业灌溉缺水,他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修建六份泵站的计划,获得广泛支持。 说干就干,1963年夏,易凤华带着两三百人开始加班加点修泵站。一个月过去,易凤华和大家硬是靠着肩挑手提,挖土7万方,建成了可确保1800亩农田抗旱用水的六份泵站。时至今日,六份泵站依旧承担着全村90%的灌溉任务。 建泵站、打水井、修公路……在易凤华的带领下,一项项民生实事从计划变为现实,群众切身感受到益处,易凤华也逐渐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 易凤华说:“大家支持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我决不能愧对大家,为群众服务的事我得争取干下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