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5-22 第01版:要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打好城区排涝“巷战” |
|
作者:
记者董晓芳 刘艳 郑玉欢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406 |
|
|
|
|
|
|
记者董晓芳 刘艳 郑玉欢
一场大雨,考验一座城市。
虽然,上一场暴雨孝感城区经受住了考验,但城市积水带来的内涝却依然警示着我们。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城市内涝?我们城市的排涝能力究竟如何? 如何标本兼治来破解难题,尽快治好城市内涝这个“城市病”? 为此,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为什么有积水? ——14日至15日,城区累计降水量全国第一,是同期的5倍多
市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14日至15日,我市降水总量达到48.2—181.4毫米,其中最大降水181.4毫米出现在孝感城区。孝感城区这两日的降水总量为全国第一,每小时平均降水达到7—8毫米(约7.5毫米左右)。其中,15日凌晨3至5点雨势最急,降水量达到77毫米/小时。 而反观去年同期,14日至15日,全市总降水量仅为2.2—33.3毫米,整个5月中旬,全市降水总量也只达到6.5—74.6毫米。 相比而言,今年同时段的最高降水量为去年的5倍多,甚至超过去年整个5月中旬最高降水量的2倍。 城市内涝红色预警是最高级别预警,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我市14日至15日的降水量超过红色预警标准。高强度的局部暴雨发生,是造成孝感城区短期内涝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孝感城区积水都是通过排水管涵渠、排水泵站、闸门、河流等渠道外排。水情雨情预警一起,城区水工程调度管控立即从日常模式切换成防涝模式。细化至各泵站机组何时启动抽排、如何分步实施,都有明确规定。 以城西泵站为例,按要求泵站前池水位应控制在21.5米以内。15日凌晨1:51,临时应急值守人员按操作规程启动一台机组抽排,2:36开启多台机组,至6:00就已经全部机组“火力全开”,达到满负荷运转。 而14日至15日暴雨期间,孝感城区周边泵站累计向外排水2759万立方米,相当于五分之一武汉东湖的水量。 排水管网被树叶、垃圾等堵塞时,也会导致排水不畅。 此外,槐荫大道改造、熊咀片区城市双修未完成,也影响了排水顺畅。后期改造完成,道路配套排水管网得到完善,城区排涝水平将随之提升。
从一天到一小时,积水快速消退原因何在? ——从预防到抢险,科学调度,全市各部门全力开展应急值守和积水处置
“这场暴雨后,城区绝大多数积水点在1小时内便消除。而以往,则需要一天时间。” 从一天到一小时,积水快速消退。这样惊人的变化,得益于背后“孝感力量”的迸发。 早在4月底,我市就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孝感城区2021年排水防涝联合应急处理工作方案》,构建起一个包括住建、城管、水利和湖泊、应急管理、公安交警、孝南区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湖北澴川国投集团公司、国网孝感供电公司等在内的12个成员单位的任务分解框架。 各成员单位针对各自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分头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细化责任落实到人。 提前做好排水防涝工作自查,找出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我市按照突出重点、消除隐患的原则,确定13处城区易涝点,制定“一点一策”。由市城管委牵头与孝南区政府共同负责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下转03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