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5-21 第06版:时事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蓄势聚能激昂“龙头” |
|
|
|
|
|
|
上接01版
围绕产业发展现状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技术、制约瓶颈等情况,全面深入开展调研、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制定推进方案,进一步找准产业链薄弱环节和下一步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固链的精准措施。 4月,总投资5亿元的寇尔环保智能家居项目落地汉川,成为泛家居产业的新成员,也填补了该产业链上电商领域的空白。 近3年,汉川每年拿出5000万元支持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最近,汉川重新修订《加快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惠及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支持力度更加“硬核”。 政策给力,企业发力。“从2015年开始,我们每年投入1000万元至2000万元搞技改,去年投资达2亿元。”马口蜀峰线业销售总监杨思说,随着技改的推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赢得更大市场。原来80%的市场在国内,20%的市场在国外,现在调了个头。 汉川市大力实施“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有效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机器换人、设备换芯”。近两年,汉川市纺织企业开展密集型技改升级,共实施完成技术改造项目55个,总投入40亿元,其中设备投入超5亿元。 汉川纺织协会秘书长陈雷介绍,目前,几乎每家纺织企业都经历过一轮技改扩能,汉川纺织也攀升至全国产业价值链中高端。 纺织产业技术改造是汉川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汉川市正对标落实省“新一轮技改13条”,全面启动“技改提能,制造焕新”,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创新企业开办“210”标准 打造“亲清”营商环境新高地 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竞争力”。 好莱客、西克曼、拜尔地板、鹰冠木业……短短几年间,汉川的这条泛家居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了汉川营商环境的蒸蒸日上。 为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汉川市组建由市领导“挂帅”的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在交地、审批、建设等环节不断刷新服务速度、提升服务温度。 去年8月,汉川开始推行企业开办“210”标准,即实现企业开办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1天内办结、零费用。 在汉川市政务服务中心“210”窗口,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刘真华紧盯电脑屏幕,查看平台上的申请信息。 “网上办是多数,线下办是少数,我们平均每天要办60多个业务。”刘真华介绍,这个窗口除他以外,还有税务、公安、人社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进驻,提供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今年,“210”标准进一步深化,迈向“跨域通办”。 4月22日,武汉蔡甸区的一位黄先生打来电话,咨询在汉川开办企业的流程。通过线上交流,他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1个小时内办好了相关手续,次日便收到了邮寄过来的证照和公章。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汉川对标企业开办“210”标准,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签署“1+8”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合作协议,在企业登记、社保办理、户口迁移等多个高频事项上实现“跨域通办”; 整合电子证照数据,推进电子证照场景应用,5.87万条电子证照信息实现了签章共享; 巩固提升落地的8项“一事联办”事项,今年共办件62件,减少材料1123份,减跑动次数251次; 推行“全程代办”,抓好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实行施工图审查“豁免”清单,办企立项更为便捷,项目开工再提速…… 随着“亲清”营商环境新高地的构筑,汉川县域经济的活力在激荡,在升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