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孝感网 | 孝感日报 | 孝感晚报 | 版面导航 | 槐荫论坛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4-15
2021-04-15 第04版:初心的追寻 【字体】大 |默认 |

突围前的较量

——重访宣化店谈判旧址

作者: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2706
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竹竿河西岸的"湖北会馆"。
在大悟县宣化店镇易地扶贫搬迁镇区集中安置点,居民们正快乐地练舞。
        4月12日,大悟县宣化店镇。临近正午,阳光驱散薄雾。宣化店,这座鸡鸣鄂、豫两省的鄂北重镇,终于展露秀丽的容颜。
        竹竿河横穿而过,位于小河西岸的“湖北会馆”朱门轻启。这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院子,坐北朝南,门窗均套格雕花,工艺精细,古色古香。1946年5月,决定中原军区命运的宣化店谈判就在这里举行。
        在大门前立定,一座三进的古院落尽收眼底。院子里花繁草盛,树木葱茏,见证时光静好。唯有斑驳的石砖、褪色的窗棂,诉说着岁月峥嵘。

        据理力争,粉碎假和谈的阴谋

        “湖北会馆原是湖北商家在河南地盘上修建的一座商会会馆,主要用来洽谈生意、转运货物。1946年5月8日下午,国、共、美三方代表谈判便是在这里进行。”宣化店镇中原突围纪念馆讲解员辜小娟告诉记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解放区均因蒋介石实行“谈打结合,以谈掩打”的反革命两手策略而遭到进攻。中原解放区位于全国各解放区的前哨阵地,强敌环视,形势日趋恶化。面对中原解放区的严峻局面,中共中央为挽救和平,顾全大局,多次提出和平建议。
        对此,国民党却一再拒绝,并企图凭借优势的兵力和美式武器装备,一举将中原军区部队消灭在宣化店地区。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电告美方调停代表马歇尔,提议同到宣化店视察。在周恩来的据理力争下,马歇尔只得派军调部执行处处长白鲁德(美国人)和国民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随同周恩来到宣化店视察。
        1946年5月5日下午,周恩来飞抵汉口,连夜同美蒋代表协商。国民党方面却缺乏诚意,徐永昌改派武汉行辕副参谋长王天鸣作为代表。5月8日,周恩来、王天鸣、白鲁德一行于中午12时抵达宣化店,下午2时许,在宣化店湖北会馆举行军事调停会议。
        在湖北会馆宣化店谈判旧址大厅,辜小娟指着馆中蜡像场景向记者还原了当时的谈判场景:“正因为美蒋代表的级别太低,与周副主席的级别很不对等,所以周恩来同志就坐在旁边的位置上,由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正面交锋,与美蒋代表举行谈判。”
        在谈判桌上,李先念历数国民党军破坏停战协议的事实,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尽管证据确凿,王天鸣仍百般辩解,虚伪地保证绝无准备“围歼”中原部队之事。周恩来在会上亦严肃指出:中原战事如果爆发,必将宣布和谈结束,成为内战的起点。迫于事实和中外舆论的压力,美方及国民党方代表被迫于5月10日在汉口杨森花园,同中共代表签订了制止中原内战的《汉口协议》。
        《汉口协议》的签订,是宣化店谈判的结果。协议虽然没有改变蒋介石统治集团发动内战的阴谋,但推迟了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为中原部队更充分地准备突围赢得了宝贵时间。《汉口协议》签订后,中原军区的重伤病员、干部家属等近千人通过合法手段转移到其它解放区,并同时复原和化装转移了大批年老体弱的干部战士,为中原突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强大后盾,来自人民群众的支持

        在中原突围纪念馆,记者看到一块有些掉漆的木匾,上面“民为邦本”四个大字历经岁月更显苍劲。
        这块牌匾是当时中原军区政委郑位三代表中原军区部队向人民群众赠送的,以此感谢当地人民群众对部队的无私支援。
        原来,就在宣化店谈判期间,中原军区部队在此集结。本来,国共双方签订的罗山、禹王城、宣化店三个协议明文规定:中共军队得在所在地区运送给养,一切非武装人员持有护照可以在国民党地区来往自由,并允许购买粮食,国民党不能阻挠干涉。但国民党军方面背信弃义,进行严密封锁。粮食供应因此成为中原解放军面对的最大难题。
        在此情势下,中原军区部队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和兄弟解放区的支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手拿枪,一手拿锄,进行生产自救。即使万分艰难,中原军区部队却果断颁布公告停止向老百姓征粮。宣化店的人民群众却自动发起了“缸里匀米、锅里匀饭”活动,支援中原军区部队。
        在中原突围纪念馆,一幅“生产自救、苦熬必胜”的画作,形象地再现了当时中原军区后勤部在河滩上举行野菜展的情形。由于中原军区部队战士来自天南地北,对当地的野菜属性并不熟悉,很多战士因误食一些野菜而中毒。野菜展便是为了告诉战士什么野菜能吃,什么野菜不能吃。
        血肉相连、休戚与共,从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真实写照。
        1946年5月6日,国共美三方代表及新闻记者60余人乘车前往宣化店视察途中行至黄陂姚家集滠水支流,因大雨山洪冲毁桥梁,交通受阻,美国和国民党代表被百姓或抬或背过了河,周恩来却婉拒了老乡的好意,坚持徒步涉水。看到借宿的农户锅中只有野菜,周恩来又拿出自己带的口粮放到锅里一起煮,并说道:“我们是一家人,就该吃一锅粥啊。”

        传承遗志,迈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75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今天,宣化店的干部群众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不仅打赢了脱贫攻坚的硬仗,更取得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就在两个月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化店镇捧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
        在宣化店镇,记者随处可见红色精神在老区传承并发展的印记。
        在宣化店镇小学,数十幅宣化店革命先辈的画像被悬挂在每层教学楼最显眼处,让孩子们铭记历史。
        占宣化店镇半边街的枣林村,曾走出4位开国将军。支部书记陈金梅说:“我们是革命先烈的后代,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一辈,大家的思想觉悟都特别高。”
        近年来,为了发展的需要,枣林村经历过多次大面积征地,均得到当地群众大力支持。去年疫情期间,48名在家年轻党员自发参加防疫。期间,湖北、河南交界的山林发生火情,该村15名党员通宵抢挖防火带。
        枣林村是镇区村,共有545户2217人,辖区内有学校、福利院、企业、机关等,属地管理近万人,社会治理难度大。该村千方百计发展油茶、板栗等集体产业,每年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不断投入道路、亮化工程、池塘清淤等公益事业,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4月12日,在宣化店镇易地扶贫搬迁镇区集中安置点的百姓大舞台上,67岁的陈凤云正在同5位老姐妹排练歌舞。伴着《财神到》的歌声,6位老人拿着绸扇,翩翩起舞,其乐融融。“我们舞蹈队有三四十人,以前都是种地,如今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陈凤云快言快语道。据悉,在这个幸福的安置点上,如今生活着330户1124人。


记者严学海  秦荣  杨勘
图片视频:记者石玲
史料支持:孝感市史志研究中心
   
 
孝感网 孝感市委宣传部主管 孝感日报社主办
鄂ICP备05003937号 鄂新网备字[0701]号 孝感日报社版权所有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数字报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