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1-14 第06版:时事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演绎“速度与激情” |
|
|
|
|
|
|
上接01版
冬日暖阳下,老澴河南岸的“光明新苑”小区呈现出一幅人文和谐的美丽画卷。 而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的村舍,老式瓦屋高低参差不齐,排水不畅,一到雨天道路泥泞无处下脚。即使是晴天,坑洼不平的土路仍是大水凼子连着小水凼子,污水满溢、垃圾成堆。 美丽的嬗变,凝聚着“全洲人”的辛劳与汗水。 “光明安置区前期建设困难比较大。”据老澴河光明安置区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2018年9月项目进场时,这里只有农村便道,没有一条完整道路,大型运输车辆无法通行。而且,该项目也曾是光明社区主要排水点,地势低洼,是方圆2公里范围内的积渍区。 困难不仅于此。“项目环境太差了,吃住行都不方便……”一股抱怨情绪在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中弥漫。 “老实讲,生活条件的困难可能多数人还能克服,但项目施工环境确实不理想,不少施工管理人员应该是第一次碰到。”项目负责人迅速行动,统一团队人员思想:“办法总比困难多。任何一个需要建设的地方,都是从差到好。如果已经建设好了,要我们这些建设者来干什么?” 结合施工环境的实际问题,项目部迅速优化施工方案,着手解决开工前的施工便道、水、电等基本施工条件。 初期,工地连自来水管网都不通,在自来水公司的帮助下,项目部接通最近的水源,作为临时用水;电力部门实施临时用电扩容,并改迁了红线范围内一条影响施工的110千伏高压电线。 “在社区和各个部门的配合下,我们排除各种困难,耗时一个半月,以最快的速度,重新修起了一条施工专用道路,光挖出的淤泥都不知道拖了多少车,砖渣回填达2米多深。”该项目部负责人介绍,光明社区地势低洼,既要考虑排水,又要考虑灌溉,为此专门修建临时围堰、排水暗渠、调节池,彻底解决了工地排水、降水、止水三大难题。仅此一项,额外支出建设费用过百万元。 与此同时,项目部生活区建设迅速跟进,专用食堂、文娱设施等一应俱全,并实行严格的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三区分离”。 人心齐了!建设激情又回来了! 塔吊高耸入云,钢筋切割正忙。2019年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一,光明安置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科学施工创“光明速度”
战酷暑、干晴天、抢雨天,晚上当作白天用、一天当作两天使,不计成本增加投入,想方设法克服不利因素…… 2019年12月12日,老澴河光明安置区项目迎来主体全面封顶的时刻,比孝感市老澴河综合治理指挥部下达的主体封顶阶段性目标计划提前了18天。 2020年10月30日,在克服当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政策性停工2个月的情况下,老澴河光明安置区工程全面竣工,比合同工期整整提前60天。 历时642天建成业主满意、政府赞扬、安全优质、绿色环保示范工程。“全洲人”用实际行动演绎出了令人振奋的“速度与激情”。 成绩的背后必定是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 ——2019年夏天,酷暑难耐。 2019年7月28日,光明安置区召开誓师大会,发出了“主将挂帅、全员拼命”的动员令,为项目建设加油鼓劲,鼓励项目部克难奋进、勇往直前,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每天上午10点、下午3点准点“送清凉”;配备专职医生为工人们做体检,发放降暑用品;集团领导轮流到工地现场,将切好的西瓜送到工人手中……与动员令一起到来的,还有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平均4天一层楼!高峰期时,施工现场60多台车辆机械同时作业,一栋栋现代化高层住宅随之拔地而起。 ——2020年春天,疫情凶猛。 工地内,道路被冲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施工机械轰鸣,塔吊林立,绑扎钢筋、安装模板、砌墙、抹灰、安装水电管线……2020年3月25日,沉寂2个月的光明安置区工地奏响“复工交响曲”,开启建设“加速度”。以管理保质量,以质量促进度。 电梯基坑研讨、多塔防碰撞论证、防水施工技术培训、深基坑专家论证、装配式技术交底……在创造“光明速度”的过程中,老澴河安置区项目建设将科学施工贯彻始终,以科学施工促工程进度、质量、安全。 全洲扬子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选派有丰富施工经验、敢打硬仗的骨干,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围绕集团确定的质量、安全、工期目标,想办法、拿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多的时候,现场有1100多人同时施工。”项目负责人介绍,特别是复工复产期间,项目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建设,在保证防疫、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分解任务目标,增加资金、人员、机械等资源的投入,在科学施工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赶工期,确保了整个工程提前全面竣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