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孝感网 | 孝感日报 | 孝感晚报 | 版面导航 | 槐荫论坛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1-07
2021-01-07 第02版:时政要闻 【字体】大 |默认 |

湖边村的“逆袭”

作者: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467
上接01版

        先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打通灌溉主动脉,村里3条主渠经过清淤、硬化后,焕然一新,芦黄渠来水畅通无阻,呈“川”字形穿村而过。硬化疏通分支沟渠,12口当家塘堰终于“当起了家”,让水进得来、储得住、出得去。
        难以引水灌溉的地方,工作队筹资修建了10口农用灌溉机井,又“拉”来资金对电网进行改造升级,确保旱季泵站正常运转。
        至此,全村2300多亩农田基本实现了灌溉全覆盖。那些田与田之间似毛细血管一样的渠系,擦亮了全村脱贫小康的成色。
        与水路一起改变的,还有村里的交通。往日狭窄泥泞的泥巴路被平坦通达的水泥路所替代,道路延长至12公里,基本实现了湾湾通、户户通。
        如果不是路好了,村民丁立勇也不可能将“土货”卖到武汉。
        “今天又订走了200只鸭子,都是武汉的回头客。”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握着一根长长的竹篙,赶着1000多只鸭子在田间奔走。觅食的鸭群在他的指挥下,过马路、跨田梗,训练有素、好不壮观。
        养鸭养鸡、养猪养牛、养鱼种田……如今的丁立勇,身上哪有贫困户的影子?
        “工作队帮村民办了不少大好事、大实事!”他竖起大拇指,接着说,“就拿泵站灌溉来说,电费也不再要村民掏腰包,村里包了。”
        “水通了、路畅了,心也就通了。”李传国说,那些曾经离乡外出的人们,带着资金、理念、技术,纷纷回到家乡。

        “有产业、有人才,乡村发展才有力量”

        “村里跟以前不一样了。你回老家带着乡亲们种地,一样能挣钱。”2015年,工作队联系上了在外的种植能人朱金田。
        朱金田没有犹豫,回到湖边村流转田地110亩,于当年成立了金田家庭农场。
        “村民不愿种地,原因有二。一是水的原因,二是收益低。”李传国说,水的问题解决了,如何提升亩产效益,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最大的难题。
        在咨询农业专家后,工作队决心引进“红糯一号”糯稻品种,改变以往一年只种一季晚稻的状况,推广“糯稻+油菜”种植模式。“仅一季糯稻,每亩可增产300多斤,每斤价格高出3角到5角。”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刘水柏说。
        村民不敢试水,朱金田站了出来。2017年起,他率先带头试种。一年比一年种得多,一年比一年挣得多,其他人也坐不住了。
        2018年,朱金田当选为湖边村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让“糯稻+油菜”的种植模式,在湖边村遍地开花,带动全村百姓发展。
        短短几年,湖边村便萌生出了8家家庭农场,种植散户近80家,其中包括20多户贫困户。
        “我敢说,现在全村找不到一块撂荒的地,90%以上的农田都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朱金田说。
        15岁离乡,44岁回乡。在武汉做水果批发生意的丁新芳,也带着积攒的资本,回到家乡,流转了500亩抛荒鱼塘种藕、养鱼、养小龙虾。
        从路不通、自己开着三轮车把水产拉出去卖,到路通了、经销商上门来收,丁新芳见证着家乡的点滴之变,也更坚定了“为家乡群众做点实事”的信念。
        共富之路,年轻人的脚步跟上来——
        “95后”丁涛也回来了,和另外两名青年大学生一起,成立华耀养殖有限公司,发展鹦鹉养殖产业。
        就读于海南大学的徐露露,毕业后也选择留在村里,成为湖边村乃至整个伍洛镇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干部。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这让李传国欣慰不已。但让他更为振奋的,还是游子们的归来。
        “有产业、有人才,乡村发展才有力量。”
   
 
孝感网 孝感市委宣传部主管 孝感日报社主办
鄂ICP备05003937号 鄂新网备字[0701]号 孝感日报社版权所有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数字报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