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孝感网 | 孝感日报 | 孝感晚报 | 版面导航 | 槐荫论坛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9-23
2020-09-23 第04版:民生新闻 【字体】大 |默认 |

徐亚平的逆袭人生

作者: 通讯员黄成尧 来源:孝感日报 字数:1334
        通讯员黄成尧

        孝南区祝站镇河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举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表彰会议上,徐亚平从村党支部书记手中接过荣誉证书。
        “亚平这几年的变化确实太大了!”参加会议的党员群众代表对徐亚平的成功逆袭报以热烈的掌声!
        回顾自己家走上脱贫致富幸福路的历程,徐亚平逆袭的原因是精准脱贫的好政策,是热情帮扶的工作队,是自己只能苦干不能苦熬的决心!

        扶志下功夫
        激发内生动力

        徐亚平,1974年出生,孝南区祝站镇河界村一组人,家有5口人,妻子沈秀红比他小两岁,两个女儿,大女儿徐彩芬今年高职三年级,小女儿徐彩蝶小学五年级,母亲李金娥74岁。
        这样的家境,在农村其实并不算差,以前日子为什么过得不如别人呢?
        按他自己的说法,五年前,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仍然在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整天游手好闲,手上有点钱就去抹牌赌博,只图自己逍遥自在,不管家中妻儿老小。过年过节没钱用,女儿上学的费用还要找亲戚朋友借。夫妻为此经常讲口打架,亲戚朋友见了都躲着他,他自己也觉得生活过得无滋无味!      
        2015年,扶贫工作队进村后,认定他家为贫困户,明确了市烟草专卖局为包保单位。驻村工作队员通过了解情况,认为徐亚平家致贫的根子在徐亚平的思想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他要在转观念、扶志气、长本领上下功夫。
        为了激发他的内生动力,工作队员经常找他交心谈心,宣传精准扶贫的政策,用本村身残志坚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丰绿蔬菜合作社经理李安学的事例教育引导他。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设身处地的教育开导,使徐亚平认识到再也不能这样过下去了。
        只有心中有盼头,生活才有奔头!徐亚平的心热起来了。

        量身订计划
        落实扶持保障


        为了让徐亚平脱贫有出路,致富有方向,工作队趁热打铁,和他一起量身定制了精准脱贫计划,并鼓励他脚踏实地抓紧落实。
        2015年和2016年,工作队帮助他利用产业补贴资金建成3个蔬菜大棚,并请来蔬菜种植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农闲时引导徐亚平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妻子沈秀红在助农蔬菜种植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并帮助他家申请到房屋维修补贴资金对他家房屋进行了修缮。
        通过两年多的大棚蔬菜种植和经营,徐亚平认为,如果自己种的蔬菜自己直接送到批发市场,减少中间蔬菜损毁积压,能保证蔬菜的新鲜,卖出好价钱,增加收入。他把自己想贷款买车的想法告诉了工作队,2018年7月,工作队帮助他申请到小额贷款4万元,他购买了双排货车运送蔬菜,有时还跑跑运输,增加家庭收入。
        大女儿徐彩芬2018年8月高中毕业后,申请定向全科助理医生获批,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目前正在孝南区里的医院实习,一年后她将作为乡村医生为乡亲们服务。小女儿徐彩蝶现在享受小学教育补贴。2018年7、8月份,沈秀红因病住院两次,医疗费总费用近3万元,按医疗政策补贴落实。母亲李金娥除了领取养老保险金以外,还享受高龄补贴。
        2019年,徐亚平通过种植7个蔬菜大棚,收入突破10万元,农闲时跑运输及其他收入近2万元,全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孝感网 孝感市委宣传部主管 孝感日报社主办
鄂ICP备05003937号 鄂新网备字[0701]号 孝感日报社版权所有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数字报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