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20-05-11 第04版:综合新闻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买它买它”,让产品“走”得更远 |
|
|
|
|
|
|
|
|
|
本报评论员
松花皮蛋、藕条、黑木耳、稻花香米……“买它买它”,昨天你在直播间购物了吗? 受疫情影响,“宅经济”成为市场热点,“直播带货”成为战“疫”助农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农业转型“风口”。近些日子来,市长、县长主动“代言”,网红、明星、主持人也纷纷带货,直播让农产品销售找到了新出路。正可谓“农货卖得俏,网民买得欢。” 在昨天这场主题为“江湖儿女情 好礼送母亲”龙江—孝感感恩带货直播活动中,我们感受到各地网民的热情似火和真诚帮助。新渠道拉动订单陡增,让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手段的重要性。在一部手机联通世界的今天,人们的认知渠道、生活习惯、消费方式都在发生改变,抓住机遇,转变思维,我们才能更好赢得受众,赢得市场。 有专家说,“现在数字成了新农资,手机成了新农具,大棚成了直播间,直播成了新农活。”用好电商、手机等“新农具”,加速线上线下融合,让农产品的丰收与增值相得益彰,是我们必须答好的考卷。让农产品卖得出、价钱好,凸显着“互联网+”之于强农富民的重要性。“直播带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不仅能为农产品销售拓宽销路,还能有效带动农产品产地复产复工,起到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 当前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业态。“直播带货”这种新兴的产品线上销售模式,正加快传统产业与新型互联网经济相结合,助力产业转型发展。从目前形势发展以及各方反应来看,“直播带货”不会只是一阵风,其影响范围正在从电商销售,迅速拓展至更广泛的实体经济领域。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直播带货”等线上新兴消费方式大可一试。 领导干部进直播间,宣传孝感农产品,是工作和服务方式的一种全新尝试。他们也许并没有专业主播那么“业务娴熟”,但他们热情为家乡代言,真心为农企服务,朴实接地气的介绍,也让网友感到暖心和感动。为了让农产品搭上网络快车,县市长们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进直播间卖力推销农产品,不仅在屏幕前赚到了满满的“流量”,也蕴藏着基层干部创新求变、敢想敢干的担当作为,他们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着互联网时代的履职新方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摸准消费者的心理,善用网络化的手段,为产品聚人气、增财气,孝感企业与领导干部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也应该思考更多。
|
|
|
|
|
|
|
|